关于中国传播学问题的本体性反思

被引:13
作者
陈卫星
机构
[1]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关键词
传播; 社会; 问题性; 现代性;
D O I
10.19997/j.cnki.xdcb.2011.02.007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传播建构主体关系。中国的传播学发展与改革开放所引导的历史转折同步,对市场经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有极大的阐释和再现功能,并形成改革开放的信息传播图式:即从生产力的解放走向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开放。已有的学术经验证明,传播学的发展有赖于我们如何从政治、经济、社会的历史逻辑和现实走向去把握本土情境的问题性。今天中国面临的传播学的学术挑战是一个二元命题:既有技术扩散与社会转型的复杂角色冲突,更有源于研究对象的本土性所提出的本体论意义上的挑战,即现代性的挑战。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5+58 +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政治发展面面观.[M].(美) 派伊; 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2]  
当代欧洲社会理论指南.[M].(英) 德朗蒂 (Delanty;G.) ; 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  
治理中国.[M].(美) 李侃如;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  
传播的观念.[M].陈卫星著;.人民出版社.2004,
[5]  
国际化与国内政治.[M].(美)罗伯特·基欧汉(RobertO.Keohane);(美)海伦·米尔纳(HelenV.Milner)主编;姜鹏;董素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