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森林,可划分为"单层同龄林分"类型和"复层异龄林分"类型,它们都遵循着由"初始林分"走入"过熟林分"的"优胜劣汰"规则。森林产生的"死亡量"必定小于"净生长量",这种非线性的"物质运动"与热力学过程的"熵"联系起来,则能更深刻地诠释由孢子植物进化为裸子植物,进而进化为被子植物的多样性树种所组成森林的"森林耗散结构"特性。现代的森林包涵着两类林分:一类是由单一树种组成的"单层同龄林分",是不通过"树种演替"就能形成"初始林分"的林分,因而其具有简单的"内部结构"和"内部时间";另一类是由多"种群"组成的"复层异龄林分",其必需通过"树种演替"才能形成"初始林分",因而它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和"内部时间"。对云南的森林,已量测到亚热带阔叶林的"过熟林分"。却缺少"先锋种群"演变为"初始林分"的先前事件,因此不可能描述出其"复层异龄林分"的先前概率。由对云南森林的分析得出,两类"林分"虽都遵循"优胜劣汰"规则,但却只能导算出"单层同龄林分"的"株数递减率和蓄积量递增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