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2009年叶尔羌河流域冰川变化——基于第一、二次中国冰川编目数据

被引:30
作者
冯童 [1 ,2 ]
刘时银 [1 ]
许君利 [1 ,2 ]
郭万钦 [1 ]
魏俊锋 [1 ,2 ]
张震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冰川变化; 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 叶尔羌河流域; 遥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6 [冰川];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利用"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变化调查"项目最新冰川编目成果和中国第一次冰川编目结果,对中国叶尔羌河流域1968-2009年冰川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叶尔羌河流域冰川总体上处于退缩状态,面积减少了927 km2,年平均面积减少23.2 km2,年均面积缩小比例为0.36%·a-1,与中国其他地区冰川退缩程度相比属于中等水平.叶尔羌河流域不同规模冰川的退缩幅度存在差异,小冰川大幅萎缩,甚至消失;规模较大的冰川相对变化幅度较小,一些冰川出现过跃动.从朝向分布来看,位于南坡的冰川退缩最为严重,而西坡较小.冰川集中分布在海拔5 100~5 500 m和5 500~5 900 m区间,海拔4 700~5 100 m区间的冰川面积减少最为显著.消失冰川大多数为面积在0.2~0.5 km2的小冰川,且朝向东北坡的冰川消失数量最多.研究区有冰川分裂现象,也出现了支冰川前进超覆现象,统计表明该流域有13条冰川在前进后形成6条冰川.1968-2009年研究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总体上看,降水增加缓解了因升温而导致的冰川退缩.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全球冰冻圈现状和未来变化的最新评估:IPCC WGI AR5 SPM发布 [J].
任贾文 .
冰川冻土, 2013, (05) :1065-1067
[2]   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 [J].
沈永平 ;
王国亚 .
冰川冻土, 2013, 35 (05) :1068-1076
[3]   30a来长江源区冰川变化遥感监测 [J].
许君利 ;
张世强 ;
上官冬辉 .
干旱区研究, 2013, 30 (05) :919-926
[4]   1960-2010年黑河流域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 [J].
别强 ;
强文丽 ;
王超 ;
何磊 ;
赵传燕 .
冰川冻土, 2013, (03) :574-582
[5]   1964—2010年青藏高原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冰川变化及其不确定性分析 [J].
王媛 ;
吴立宗 ;
许君利 ;
刘时银 .
冰川冻土, 2013, 35 (02) :255-262
[6]   近50a来中国阿尔泰山冰川变化——基于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成果 [J].
姚晓军 ;
刘时银 ;
郭万钦 ;
怀保娟 ;
孙美平 ;
许君利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10) :1734-1745
[7]   利用流域边界和坡向差自动提取山脊线 [J].
郭万钦 ;
刘时银 ;
余蓬春 ;
许君利 .
测绘科学, 2011, 36 (06) :210-212+191
[8]   2009年喀喇昆仑山叶尔羌河冰川阻塞湖及冰川跃动监测 [J].
牛竞飞 ;
刘景时 ;
王迪 ;
Kenneth Hewitt .
山地学报, 2011, (03) :276-282
[9]   近期喀喇昆仑山叶尔羌河冰川阻塞湖突发洪水及冰川变化监测分析 [J].
王迪 ;
刘景时 ;
胡林金 ;
张明煊 .
冰川冻土, 2009, 31 (05) :808-814
[10]   2009年夏季喀喇昆仑山叶尔羌河上游发生冰川跃动 [J].
刘景时 ;
王迪 .
冰川冻土, 2009, 31 (05) :992-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