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安置模式选择研究

被引:18
作者
刘海云 [1 ]
刘吉云 [2 ]
机构
[1] 不详
[2] 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
[3] 不详
[4] 石家庄新东方企业集团
[5] 不详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安置模式; 开发型安置模式;
D O I
10.13902/j.cnki.syyj.2009.10.015
中图分类号
F301.1 [土地制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失地农民安置方式对失地农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安置模式的失效,引起失地农民问题的产生。土地换保障型、土地入股型、留地安置、综合开发及土地集中开发等创新安置模式,虽然顺利解决了城市化和失地农民发展的矛盾,实现了城市发展和失地农民的双赢。但是,从农民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看,各有其优缺点,对安置模式的选择,应考虑长久可持续的就业安置和发展的模式,解决失地农民贫困化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现有失地农民安置方式的比较分析 [J].
潘科 ;
朱玉碧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2) :62-65
[2]   发行可转换债券能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吗 [J].
陈琨 .
财经科学, 2005, (02) :162-167
[3]   我国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模式的重构 [J].
蒋永穆 ;
戴中亮 .
河南社会科学, 2004, (06) :65-67
[4]   论农地征用的经济补偿与失地农民的安置 [J].
於忠祥 ;
李学明 ;
朱林 .
农业经济问题, 2004, (12) :55-58
[5]   从主动边缘化到被动边缘化——农转工人员的进城行为研究 [J].
张汝立 .
农业经济问题, 2004, (03) :36-39+80
[6]   失地农民问题是事关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J].
宋斌文 ;
樊小钢 ;
周慧文 .
调研世界, 2004, (01) :22-24+39
[7]   征地制度创新与合理补偿标准的确定 [J].
刘燕萍 .
中国土地, 2002, (02) :25-26
[8]  
我国土地征用的制度性寻租问题研究[D]. 沈飞.中国农业大学. 2004
[9]  
中国失地农民研究[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廖小军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