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公共性:西方理论与中国经验

被引:4
作者
黄艾 [1 ]
张晓星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2]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传播学院
关键词
传媒公共性; 公共领域; 哈贝马斯; 中国经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西方"传媒公共性"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沿革,这一经典议题错综复杂的流变轨迹内嵌于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脉络之中,并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去历史化、去阶级化的挪用和改造。以中国传媒公共性建设的最新实践进一步反思西方传播思想中公共领域理论的历史局限,提出对于"传媒公共性"的理解应当回归中国乃至第三世界国家革命与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理论资源,重新检视当下新自由主义话语中"国家与社会"以及"国家与市场"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框架,把国家与各种社会力量之间、国家与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在传播领域的关系视为更加复杂的动态过程,从而实现去西方中心主义的、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探索,赋予传媒公共性这一议题以新的生机。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传媒公共性的嬗变及其现实困境 [J].
李忠昌 .
新闻知识, 2014, (08) :16-18
[2]   通识教育、媒体责任与美国意识形态建设——从两份哈钦斯报告说起 [J].
易涤非 .
红旗文稿, 2014, (14) :32-35
[3]   中共三次新闻改革与传媒公共性的变迁 [J].
许鑫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4 (04) :146-151
[4]  
公共领域的观念嬗变与大众传媒的公共性——评阿伦特、哈贝马斯与泰勒的公共领域思想[J]. 黄月琴.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08(00)
[5]   “去政治化的政治”与大众传媒的公共性——汪晖教授访谈 [J].
汪晖 ;
许燕 .
甘肃社会科学, 2006, (04) :235-248
[6]   党风建设与舆论监督 [J].
尹韵公 .
电视研究, 1999, (07) :7-9
[7]   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 [J].
汪晖 .
文艺争鸣, 1998, (06) :6-21
[8]  
当代中国电视媒介的公共性研究(1978-2008)[D]. 卢迎安.复旦大学. 2009
[9]  
传媒公共性与市场[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吕新雨, 2014
[10]  
学术、传媒与公共性[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吕新雨,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