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纬度对流层低空流场变化与长江中下游夏季持续旱涝的关系

被引:5
作者
杨广基
梁佩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大气环流; 赤道; 流场变化; 南向; 行星环流; 大气现象; 北半球; 旱涝年; 西南气流; 长江中下游地区; 长江中下游; 对流层; 对流圈; 低层大气; 低纬度; 低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针对1972和197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大面积持久性干旱和1969、1980年该地区夏季大面积持久性洪涝现象,利用上述各年2、4、6、7月850毫巴流线图对这两对旱涝年冬、春、夏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半球(特别是澳洲地区)向北半球跨赤道气流强弱和范围大小是影响长江中下游夏季大面积持久性旱涝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夏季北半球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跨赤道气流的特点在冬春季就有一定的反映,其明显差异从春季开始。这一持续性的环流特征为预报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趋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前期环流特征。 另外,由旱涝月的干旱时段和降水时段的平均流线图看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发生大面积持久性旱涝时,其环流特征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长江流域中下游梅雨时期500毫巴环流形势的分析 [J].
邹浩 ;
钱自强 ;
朱翠英 ;
强盘清 .
气象学报, 1964, (02) :174-184
[2]   西北太平洋及其在东亚气候上的问题 [J].
吕炯 .
地理学报, 1951, (Z1) :6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