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人群疾病死亡因素的定量分析

被引:77
作者
杨功焕
王俊芳
万霞
王黎君
陈爱平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
关键词
死亡率; 人口因素; 非人口因素; 行为危险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 定量测量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中国人群主要疾病死亡率上升和下降的影响,估计非人口因素在疾病死亡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历年人口普查资料,以及1991年和200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分病因死亡率资料,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计算该人群死亡率变化有多大比例是由人口因素引起的,多大比例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结果 1950-1975年中国人群死亡率快速下降,主要是非人口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普及,特别是“爱国卫生运动”对死亡率下降起了主要作用。1991-2000年期间,肺癌、肝癌、乳腺癌、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和交通伤害都呈上升趋势,这些疾病的上升,50%以上都是非人口因素的作用。特别是肺癌,非人口因素的作用达到63%,交通伤害死亡率上升,88%与非人口因素有关。结论 研究表明,行为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和被动吸烟、不健康饮食和静坐生活方式以及交通违章行为对多种疾病的死亡率上升有极大的影响,因此降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交通伤害的死亡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人们改变自己的不健康行为。
引用
收藏
页码:934 / 93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人群2002年与伤害有关行为的分析 [J].
刘娜 ;
杨功焕 ;
马杰民 ;
陈爱平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10) :22-26
[2]   中国人群2002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二级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J].
杨功焕 ;
万霞 ;
刘娜 ;
王俊芳 ;
马杰民 ;
陈爱平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08) :559-563
[3]   中国人群2002年对感染性疾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调查 [J].
马杰民 ;
刘娜 ;
陈爱平 ;
杨功焕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06) :389-393
[4]   中国人群2002年饮食、体力活动和体重指数的现状调查 [J].
杨功焕 ;
马杰民 ;
刘娜 ;
陈爱平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04) :246-251
[5]   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 [J].
杨功焕 ;
马杰民 ;
刘娜 ;
周灵妮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02) :5-11
[6]  
现代人口分析技术.[M].翟振武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