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红河剪切带构造抬升和运动形式转换时间的新证据

被引:27
作者
李齐
陈文寄
万景林
李大明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 热历史; MDD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利用特定的40Ar/39Ar 阶段加热程序和MDD模式处理得到的K-长石冷却曲线, 加之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和磷灰石的年龄测定结果, 研究了哀牢山-红河剪切带西北的鄂嘉(YN-2)至东南端金平(YN-18B和YN-19 )及河口附近(YN-20)长约390 km范围内3个地点的冷却历史. 结果表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左行走滑运动的距离(至少在我国境内研究结果表明)不少于350 km, 左行走滑运动停止后至右行走滑运动开始之间, 剪切带整体为自东南向西北匀速扩展式的抬升.
引用
收藏
页码:576 / 58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MDD模式应用中若干问题的讨论Ⅱ——活化能选取的重要性 [J].
李齐 ;
陈文寄 .
地震地质, 1999, (01) :48-50
[2]   MDD模式应用中若干问题的讨论——Ⅰ.低温过剩Ar的扣除 [J].
李齐 ;
陈文寄 .
科学通报, 1999, (04) :442-445
[3]   冈底斯岩带结晶后的热演化史及其构造含义 [J].
陈文寄 ;
李齐 ;
郝杰 ;
周新华 ;
万京林 ;
孙敏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1) :9-15
[4]   哀牢山-红河左旋走滑剪切带中新世抬升的时间序列 [J].
陈文寄 ;
李齐 ;
汪一鹏 .
地质论评, 1996, (05) :385-390
[5]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上新世以来快速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J].
丁林 ;
钟大赉 ;
潘裕生 ;
黄萱 ;
王庆隆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5, (16) :1497-1500
[6]  
Systematic analysis of K-feldspar 40 Ar 39 Ar step heating results: I. Significance of activation energy determinations[J] . Oscar M. Lovera,Marty Grove,T. Mark Harrison,K.I. Mahon.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 1997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