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隐性核基因雄性不育在杂交种中的应用

被引:18
作者
黄观武
张东铭
李中泉
黄荣先
高定坤
方国斌
芶云高
施尚泽
机构
[1] 四川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关键词
不育株率; 可育株; 杂交种; 杂交品种; 不育性; 不孕性; 兄妹系; 姊妹系; 杂种优势; 杂交优势; 结铃率; 核基因雄性不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早在1935年,印度在“百万棉”中就发现棉花雄性不育株。但是从利用杂种优势的角度来研究棉花雄性不育的利用价值,还是近二十年才开始的。美国、苏联、印度、巴西等国先后都有所报道。 国内从1972年开始也陆续发现和培育了一些棉花雄性不育材料。主要有“洞A”、“KK—1188—120A”、“KK—1188—119A”、“新海1号A”、“社A”、“广70—1”等。四川省棉花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协作组对“洞A”雄性不育性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遗传分析,认为其不育性状主要受一对隐性核基因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1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