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流与目的地系统耦合研究——以六大城市入境旅游为例

被引:24
作者
张春晖
马耀峰
白凯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入境旅游流; 城市目的地; 系统耦合; 时空关系; 灰色关联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对旅游流与目的地的互动关系展开"系统整合研究",有利于构建整体旅游复杂系统的理论框架,可有效推动旅游系统内部要素关系、发展演化规律以及供需平衡预测和调控等问题的解决。本文以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和昆明的入境旅游为例,构建旅游流与城市目的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灰色关联模型对1993-2012年六大典型城市旅游流与目的地系统互动关联耦合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分析了系统内部要素耦合作用强度分异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入境旅游流系统内的耦合主导要素是游客流量和流速,目的地系统内的耦合主导要素是旅游服务设施与服务人员和目的地经济环境;(2)典型旅游城市的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系统长期处于磨合发展阶段,北京、上海的耦合度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广州、西安、成都和昆明的耦合度则表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3)在入境旅游流系统的耦合主导要素上:东部三大城市主导要素分化明显,而西部三大城市均以旅游客流规模主导,其他要素为辅;(4)在目的地系统的耦合主导要素上:东部三大城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要素的主导作用更强,而西部三大城市的旅游服务设施与服务人员以及基础设施要素主导作用更强,这表明两系统耦合质量的提升更需要依赖目的地整体环境的支撑,但西部城市由于受到较差的区位条件和较低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对目的地系统的核心供给要素和媒介支撑要素的投入仍处于边际报酬递增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013 / 102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2 条
[1]   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相关分析 [J].
翁钢民 ;
李凌雁 .
经济地理, 2016, 36 (01) :178-185
[2]   中国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分析 [J].
范洪敏 ;
穆怀中 .
经济地理, 2015, 35 (12) :11-17
[3]   区域城镇化与旅游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分异研究——以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例 [J].
张荣天 .
旅游论坛, 2015, 8 (06) :60-65
[4]   新型旅游城市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以咸宁市为例 [J].
谭小莉 ;
宋成舜 ;
翟文侠 ;
柯新利 .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54 (20) :5193-5197
[5]   中小城市旅游经济与交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池州市为例 [J].
余菲菲 ;
胡文海 ;
荣慧芳 .
地理科学, 2015, 35 (09) :1116-1122
[6]   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时空差异动态分析——基于全国31个省区1993—2011年面板数据 [J].
刘军胜 ;
马耀峰 ;
吴冰 .
经济管理, 2015, 37 (03) :33-43
[7]   基于供需视角的国内外旅游耦合研究审视 [J].
马耀峰 ;
刘军胜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06) :76-84
[8]   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度和不协调来源——基于CREE-EIE分析框架 [J].
黄建欢 ;
杨晓光 ;
胡毅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07) :17-30
[9]   中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演变特征 [J].
郭晓东 ;
李莺飞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S2) (S2) :356-359
[10]   旅游非优区铜陵市系统耦合及协同进化研究 [J].
王乃举 ;
黄翔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14, (03) :14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