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23
作者
罗晓容 [1 ]
张立宽 [1 ]
付晓飞 [2 ]
庞宏 [3 ]
周波 [4 ]
王兆明 [5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4]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5]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深层; 油气成藏; 动力学研究; 有效储集层; 非均质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十年来,国内外盆地深层油气勘探取得重要发现,推动油气地质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前人在深层油气地质理论研究、分析测试技术和评价预测方法等方面的新认识,系统论述了深层特殊成藏环境条件下油气成藏要素的特征及其演化。提出沉积构造导致的差异成岩作用使得砂岩储集层具有结构非均质性,影响甚至控制了深层有效储集层的分布;受古隆起和断裂带控制的裂缝岩溶带往往是碳酸盐岩层系中最为有效的储集空间;有效储集层与断裂构造组合,构成深层输导体系,油气在其中差异性运移聚集,控制了深层油气的富集与分布。最后对未来深层油气地质和成藏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了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876 / 889+806 +80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18 条
[1]   储层结构非均质性及其在深层油气成藏中的意义 [J].
罗晓容 ;
张立宽 ;
雷裕红 ;
胡才志 ;
施辉 ;
曹斌风 .
中国石油勘探, 2016, 21 (01) :28-36
[2]   深层油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与主要发展方向 [J].
贾承造 ;
庞雄奇 .
石油学报, 2015, 36 (12) :1457-1469
[3]   准噶尔盆地腹部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低孔渗砂岩储层成岩与孔隙演化研究 [J].
胡才志 ;
张立宽 ;
罗晓容 ;
赵洪 ;
杨彬 ;
曹斌风 ;
雷裕红 ;
程明 ;
李超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5, 26 (12) :2254-2266
[4]   混合润湿孔隙介质中油自吸实验研究 [J].
齐育楷 ;
罗晓容 ;
贺永红 ;
党海龙 ;
刘乃贵 ;
雷裕红 ;
张立宽 .
地质科学, 2015, 50 (04) :1208-1217
[5]   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岩溶特征:古大陆环境下层控型早成岩期岩溶实例 [J].
肖笛 ;
谭秀成 ;
郗爱华 ;
刘宏 ;
山述娇 ;
夏吉文 ;
程遥 ;
连承波 .
古地理学报, 2015, 17 (04) :457-476
[6]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的差异聚集分布及其主控因素 [J].
刘树根 ;
孙玮 ;
赵异华 ;
王国芝 ;
宋林珂 ;
邓宾 ;
梁锋 ;
宋金民 .
天然气工业, 2015, 35 (01) :10-23
[7]   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沉积学创新与挑战 [J].
孙龙德 ;
方朝亮 ;
李峰 ;
朱如凯 ;
张云辉 ;
袁选俊 ;
贾爱林 ;
高兴军 ;
苏玲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5, 42 (02) :129-136
[8]   Re-Os同位素测年法在油气成藏年代学的研究进展 [J].
蔡长娥 ;
邱楠生 ;
徐少华 .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 (12) :1362-1371
[9]   论叠合含油气盆地多勘探“黄金带”及其意义 [J].
赵文智 ;
胡素云 ;
刘伟 ;
王铜山 ;
姜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5, 42 (01) :1-12
[10]   库车坳陷超深层低孔致密砂岩储层形成机制与油气勘探意义 [J].
张荣虎 ;
杨海军 ;
王俊鹏 ;
寿建峰 ;
曾庆鲁 ;
刘群 .
石油学报, 2014, 35 (06) :1057-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