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人的多重互依自我:理论、挑战与整合

被引:9
作者
李抗 [1 ]
汪凤炎 [1 ,2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2]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互依自我; 差序格局; 道德自我; 三重自我; 文化会聚自我;
D O I
10.16719/j.cnki.1671-6981.20190136
中图分类号
B848 [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为了全面理解中国人的互依自我内涵,整理相关文献后,发现主要有华人本土与跨文化两种研究取向及相关的多种典型理论,如差序格局理论、华人四元自我理论、道德自我理论、三重自我理论和文化会聚自我理论。这些理论适合解释不同类型的互依自我,并面临各自的挑战。在意义维持模型下对这些理论及互依自我类型进行了整理,发现中国人的互依自我是多层次的、动态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45 / 2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两面性与真诚性.[D].徐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03
[2]  
自我边界的结构、功能及神经基础.[M].夏瑞雪.科学出版社.2016,
[3]  
寻找中国人的自我.[M].朱滢;伍锡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  
乡土中国·乡土重建.[M].费孝通.群言出版社.2016,
[5]  
中国文化心理学.[M].汪凤炎; 郑红; 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
[6]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M].杨宜音;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7]  
如何理解中国人.[M].杨中芳; 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8]  
中国人的自我.[M].杨国枢; 陆洛; 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9]  
世道人心.[M].何友晖; 彭泗清;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0]  
人生之体验.[M].唐君毅;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