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中国文化的另一个视窗——兼论“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内涵

被引:25
作者
李恭忠
机构
[1]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关键词
“江湖”; 义气; 熟人社会; 差序格局;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1.11.005
中图分类号
C91-09 [社会学史、社会思想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60305 ;
摘要
"江湖"是熟人社会以外混沌、非透明、乏规则的互动空间。在这种互动空间里,形成了历时性的"江湖"传统。它在组织模式上体现为模拟血缘关系的异姓结拜和结盟拜会,在价值模式上体现为等差有序、内外有别的"义气"。"江湖"传统表面上看主要存在于下层群体当中,实际上深嵌于常态文化体系之内。"江湖"作为一个独特的视窗,在中西学者熟悉的"儒教中国"、"帝制中国"、"乡土中国"等局部意象之外,提供了一个关于传统中国的整合性框架,即"江湖中国"。由此,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立体特征能够得到完整呈现。基层的乡土社区层面,呈现为费孝通所说的"差序格局"特征,顶端的"庙堂"层面同样如此。而介于乡土社区与"庙堂"之间的混沌"江湖",仍旧要援引熟人世界的结构模型,同样讲究差序之别。这种一般社会层面的事实证据表明,"差序格局"概念确实具有立体社会结构内涵。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江湖”:底层群体的生存体验和社会构图——以姚大羔会簿为中心的考察 [J].
李恭忠 .
江苏社会科学, 2010, (06) :189-193
[2]   天地会《会簿》考 [J].
秦宝琦 .
民俗研究, 2009, (04) :135-147
[3]   再论“差序格局”的贡献、局限与理论遗产 [J].
翟学伟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3) :152-158
[4]   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 [J].
阎云翔 .
社会学研究, 2006, (04) :201-213+245
[5]   官僚、幕友、胥吏:清代地方政府的三维体系 [J].
陆平舟 .
南开学报, 2005, (05) :92-100
[6]   歃血盟誓与秘密会党 [J].
刘平 .
民俗研究, 2001, (03) :101-111
[7]   论澳洲的华人秘密社会 [J].
蔡少卿 .
江海学刊, 2001, (01) :132-137+43
[8]   清代州县财政探析(下) [J].
魏光奇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1) :6-11
[9]   清代州县财政探析(上) [J].
魏光奇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6) :13-17
[10]   试论清代闽粤乡族械斗 [J].
徐晓望 .
学术研究, 1989, (05) :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