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中国北方人骨密度及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被引:22
作者:
秦林林
陈金标
马海波
葛崇华
张卫
肖艳霞
机构:
来源:
关键词:
骨密度,性别因素,年龄因素,运动,月经初潮,回归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1 [骨骼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确定我国北方人群的峰值骨量并分析影响骨峰形成与丢失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425例北方健康志愿者,测量骨密度并做详细的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对影响因素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腰椎、股骨近端和全身的峰值骨量形成年龄,男性在20岁~24岁;女性除腰椎部位在30岁~34岁外,其余部位均在25岁~29岁,在随后的15a内,骨量基本稳定或稍有下降。体重除与男性股骨颈骨密度无关外,与其它部位骨密度均显著相关(P<005)。男女性峰值骨量形成之前,青少年时期活动量与骨密度成正相关。峰值骨量形成之后,活动量与骨密度无统计学意义。青少年男性组Ward氏和全身骨密度与每天吸烟支数呈负相关。女性腰椎部位骨密度与初潮年龄呈负相关。平均母乳喂养时间、茶叶消费、近5a活动量等因素与骨密度无关。结论:体重与骨密度显著相关;男性吸烟、女性初潮年龄对骨密度有一定的影响。男性25岁、女性30岁以前增加运动量有利于形成较高的峰值骨量,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6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