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学中的学生数量问题研究——以科举学额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为中心

被引:5
作者
谢海涛
机构
[1]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键词
中央官学; 地方官学; 科举学额; 绅士; 资源分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07 [研究、考订、评论];
学科分类号
060202 ;
摘要
中国传统社会中官学的历史要早于科举,其有一套较完备的制度,包括对入学者数量上的限定,但这和后来的科举名额制度还有很大的差别。科举制度产生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官学逐渐被整合到科举制度中,官学学额制度被科举制度接收。明代,举人、生员成为如同进士一样的终身功名身份之后,这种身份即成为一种社会性稀缺资源,由此生员的地位在历史上空前提高。明朝在万历年间开始按照"附学生员"名额,定期录取新生,在学生员却不毕业,之后生员人数大量增加,终于在其后形成了数量比较稳定的绅士阶层。科举学额制度保障社会资源有效、合理分配,其在明清时期表现出:控制总量、按照区域分配、兼顾特殊利益群体等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9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科举录取名额分配制度发展形成的历史 [J].
谢海涛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01) :86-91
[2]   日本史学界的明清“绅士论” [J].
郝秉键 .
清史研究, 2004, (04) :94-111
[3]  
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M].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陈宝良著, 2005
[4]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M].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商衍鎏著, 2004
[5]  
清代地方政府[M]. - 法律出版社 , 范忠信, 2003
[6]  
钦定国子监志[M]. - 北京古籍出版社 , (清)文庆等, 2000
[7]  
中国教育制度通史[M].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李国钧, 2000
[8]  
选举社会及其终结[M]. - 三联书店 , 何怀宏著, 1998
[9]  
中国绅士[M].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李荣昌译, 1991
[10]  
大唐六典[M]. - 三秦出版社 , (唐)李隆基撰,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