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以四川省葛仙山镇为例

被引:12
作者
虎陈霞 [1 ]
郭旭东 [2 ]
连纲 [3 ]
机构
[1] 中国计量学院经济与管理分院
[2]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3]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关键词
行政村; 土地; 集约利用; 评价;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0.12.041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利用水平与人类社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紧密相关。目前,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城镇土地利用方式正在从粗放外延式向集约内涵式转化,而农村地区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大部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土地利用效率低。因此,研究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对转换目前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并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行政村空间尺度,利用四川省彭州市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葛仙山镇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模糊评价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四川省葛仙山镇20个行政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葛仙山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属于低度集约利用水平,各行政村之间没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受地形和区位等因素影响,北部丘陵山区的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低于南部平原坝区。因子分析表明提高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投入水平是促进葛仙山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的两个首要解决问题。尤其是减少北部丘陵山区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提高对建设用地的利用强度,加大对土地的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进一步挖掘北部丘陵山区的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的强度,是葛仙山镇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的首要任务。同时,还需加强葛仙山镇村镇土地整理的力度,多途径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扩大人均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881 / 288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理论模型与方法 [J].
陈守煜 .
中国工程科学, 2001, (02) :33-38
[2]   可持续发展系统模糊识别评价理论、模型与应用 [J].
陈守煜 .
水电能源科学, 2001, (01) :32-35
[3]   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周伟 ;
王秀兰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02) :491-493
[4]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J].
邵晓梅 ;
刘庆 ;
张衍毓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2) :85-95
[5]   重庆市都市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与分析 [J].
李霞 ;
刘秀华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4) :9-12
[6]   基于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河北省永清县为例 [J].
赵丽 ;
付梅臣 ;
严学仕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 (09) :791-794
[7]   村镇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李南洁 ;
姜树辉 .
南方农业, 2008, (03) :69-71
[8]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 曹蕾.西南师范大学 2005
[9]   Evaluating the compatibility of multi-functional and intensive urban land uses [J].
Taleai, M. ;
Sharifi, A. ;
Sliuzas, R. ;
Mesgari, M.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2007, 9 (04) :375-391
[10]  
Rural land-use trends in the conterminous United States, 1950–2000. DG Brown,KM Johnson,TR Loveland,DM Theobald.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