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控辩关系的三种样态

被引:21
作者
李奋飞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控辩关系; 交涉主导型; 对抗主导型; 协作主导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随着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推进,控辩关系将逐渐呈现出三种阶段性的样态。在当下中国的刑事司法语境下,控辩双方的平等对抗只能适用于审判阶段,由此形成了"对抗主导型"的审中样态。而在进入审判前,由于作为控方的检察机关享有批准逮捕、审查起诉等带有司法属性的权能,辩方通常只能与其形成交涉关系,即通过有效的信息沟通,以说服其接受并作出有利于己方的决定,由此形成了"交涉主导型"的审前样态。而在审判终结后,一旦发现已经生效的裁判存在错误,控辩之间的互动机制便会被重新激活,由此形成了"协作主导型"的审后样态。控辩关系的三种样态各有其形成原因及运作机理,也都有独特的存续时空。通过研究控辩关系的这些复杂样态,可以为未来的中国刑事诉讼制度勾勒出新的图景。
引用
收藏
页码:726 / 743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论诉讼制度改革之十大关系.[A].孙皓;.以审判为中心与审判工作发展——第十一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2015,
[2]  
纠正冤假错案,让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N].徐日丹;.检察日报.2016,
[3]  
审判中心主义的实质与表象.[N].张建伟;.人民法院报.2014,
[4]  
最高检:进一步做好死刑复核法律监督工作..王地;.检察日报.2015,
[5]   检察再造论——以职务犯罪侦查权的转隶为基点 [J].
李奋飞 .
政法论坛, 2018, 36 (01) :29-44
[6]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持续发展因子探析 [J].
李奋飞 .
法商研究, 2016, 33 (05) :106-117
[8]   援引法定刑的刑法解释——以马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为例 [J].
孙谦 .
法学研究, 2016, 38 (01) :148-164
[10]   庭审实质化的路径和方法 [J].
龙宗智 .
法学研究, 2015, 37 (05) :13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