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北庐山地区新元古代细碧-角斑岩系枕状熔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56
作者
董树文 [1 ]
薛怀民 [2 ]
项新葵 [3 ]
马立成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江西地矿局大队
[4]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庐山地区; 江南造山带; 新元古代; 双桥山群; 细碧-角斑岩系; 枕状构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江西庐山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的东段北侧,出露前震旦纪星子群和双桥群变质岩,最近在双桥山群地层中发现了一套枕状构造发育的细碧岩-角斑岩组合。通过对细碧岩-角斑岩组合和与其紧密共生的英安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组合具有洋岛型玄武岩的特点,形成环境为陆壳基础上的弧后小洋盆;英安岩中SHRIMP锆石U-Pb测年得到表面年龄介于830~850Ma,其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840±7)Ma。因此,皖南(歙县)缝合带有可能呈近东西向一直延伸到赣北的庐山地区,而江南造山带至少在830~850Ma期间仍未关闭;同时也证明双桥山群是中、下扬子地块"一盖多底"中基底的一部分。
引用
收藏
页码:1021 / 103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花岗岩组合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扬子与华夏地块拼合时间与过程的约束 [J].
薛怀民 ;
马芳 ;
宋永勤 ;
谢亚平 .
岩石学报, 2010, 26 (11) :3215-3244
[2]   江山-绍兴拼合带平水段可能存在新元古代早期板片窗岩浆活动:来自锆石LA-ICP-MS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 [J].
陈志洪 ;
郭坤一 ;
董永观 ;
陈荣 ;
李龙明 ;
梁一鸿 ;
李春海 ;
俞锡明 ;
赵玲 ;
邢光福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7) :994-1008
[3]   华南双桥山群和河上镇群凝灰岩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对江南新元古代造山带演化的制约 [J].
高林志 ;
杨明桂 ;
丁孝忠 ;
刘燕学 ;
刘训 ;
凌联海 ;
张传恒 .
地质通报, 2008, (10) :1744-1751
[4]   江南造山带存在新元古代(~850 Ma)俯冲作用——来自皖南SSZ型蛇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证据 [J].
丁炳华 ;
史仁灯 ;
支霞臣 ;
郑磊 ;
陈雷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8, (05) :375-388
[5]   皖南上溪群中放射虫化石和古蛋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 [J].
陈冠宝 ;
李红生 ;
徐树桐 ;
刘贻灿 ;
胡远超 ;
周栗 .
古地理学报, 2007, (06) :589-596
[6]   赣西北地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沉积学特征 [J].
黄修保 ;
余忠珍 ;
邹国庆 .
地质通报, 2003, (01) :43-49
[7]   双桥山群的沉积环境和变形历史再探讨——以大背坞地区为例 [J].
陈柏林 ;
董法先 ;
张达 ;
沈庭远 .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2, (03) :157-164
[8]   皖南江南陆内造山带的基本特征与中生代造山过程 [J].
朱光 ;
刘国生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0, (02) :103-111
[9]   赣中碰撞混杂岩带 [J].
曾勇 ;
杨明桂 .
中国区域地质, 1999, (01) :18-23
[10]   雪峰山陆内造山带的构造特征与演化 [J].
丘元禧 ;
张渝昌 ;
马文璞 .
高校地质学报, 1998, (04) :7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