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级—破裂长度关系与断层破裂模型

被引:21
作者
沈建文
邱瑛
赵志贺
机构
[1] 安徽省地震局
[2] 安徽省地震局 合肥
[3] 合肥
关键词
Ruptute length magnitude relation; Fault-rupture model;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现代工程地震的进展之一是对所论地区作概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1968年,Cornell首先对地震危险性分析作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点源模型”。70年代,洪华生(A.H-S)等提出断层破裂模型。该模型假设,断层破裂长度仅由震级决定,场地烈度由场地到断层破裂区的最短距离决定。由于断层破裂模型的广泛使用,震级-破裂长度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危险性分析工作的一部分。
引用
收藏
页码:242 / 2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大震后余震区的扩展 [J].
吴军 .
华北地震科学, 1984, (02) :14-18+77
[2]   直接余震和间接余震 [J].
陆远忠 ;
吴培稚 ;
沈建文 .
地球物理学报, 1983, (04) :355-365
[3]   从断裂力学观点研究地震的破裂过程和地震预报 [J].
陈培善 ;
谷继成 ;
李文香 .
地球物理学报, 1977, (03) :185-202
[4]   震源机制与烈度分布的关系 [J].
陈培善 ;
严寿民 .
地球物理学报, 1975, (01)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