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模拟在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系统划分中的应用

被引:7
作者
余秋生
张发旺
韩占涛
于艳青
薛忠岐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研究所
[3]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4] 宁夏地质工程勘察院
[5] 宁夏银川
[6] 河北石家庄
[7] 北京
关键词
南北古脊梁; 岩溶裂隙水; 地球化学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134 [岩溶水];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南北古脊梁是贺兰山经向构造体系的核心部分,为一条SN向的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地层隆起。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主要为灰岩和白云岩,其间赋存有较丰富的岩溶裂隙水。由于埋深大,构造情况复杂,南北古脊梁的岩溶裂隙水的分布和径流规律至今仍不是十分清楚。本文利用地球化学模拟的方法,对南北古脊梁深埋岩溶裂隙水的系统划分和各部分之间的水力联系进行了研究。认为:系统Ⅰ和系统Ⅱ的边界应当在严湾和吕套之间,其边界为一条由第四系地下水补给形成的,地下水位较高的可移动地下分水岭;系统Ⅰ和系统Ⅲ之间存在水力联系,系统Ⅰ北端排泄口太阳泉的水量有46%来自系统Ⅲ的补给,在萌城泉和太阳泉之间可能存在一条导水断层形成的岩溶裂隙水的强径流带。
引用
收藏
页码:375 / 38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娘子关泉域岩溶水硫酸盐污染的地球化学模拟分析 [J].
李义连 ;
王焰新 ;
张江华 ;
高红波 .
地球科学, 2000, (05) :467-471
[2]   地下水循环对围岩温度场的影响及地热资源形成分析——以平顶山矿区为例 [J].
张发旺 ;
王贵玲 ;
侯新伟 ;
李建华 ;
李玉静 .
地球学报, 2000, (02) :14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