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5·12”汶川地震震后龙门山山前地表塌陷成因探讨
被引:5
作者:
姚鑫
[1
]
文冬光
[2
]
戴福初
[3
]
王献礼
[1
]
熊探宇
[1
]
机构:
[1]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质灾害;
地表塌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6 [地面沉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5·12"汶川地震20余天后,在四川省安县的安昌镇东南的李家院子村附近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地表塌陷坑并持续扩大。本文以李家院子地表塌陷坑群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所在的地层、岩性、地下水、溶蚀作用和上覆土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定性的探讨了该塌陷坑群的成因。初步认定钙质胶结砂砾基岩的存在是地表塌陷的先决条件;强烈的地震动导致基岩岩体碎裂、解体、塌陷、并压密,同时出现超孔隙水压力,这使上层土体失去支持并开始启动塌陷;余震的地震振动荷载作用导致地下土洞的形成和发展,地下水的变化起到加速作用;上覆土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决定了塌陷坑在地表的浑圆形状。同时本文也注意到机械溶蚀和隐伏断层活动两种诱导因素的可能,并简要阐述了相关背景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77 / 583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