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均衡机制与社会安全——基于吉林省城乡居民社会安全感的研究

被引:18
作者
宋宝安 [1 ]
王一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2]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社会安全; 底线公平; 上升流动; 社会公共价值; 吉林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 [地区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进人新世纪之后,全球性的风险社会已经来临,保护和促进社会安全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课题。公众的社会安全感问题,不但具有反映社会安全状态的晴雨表功能,同时也具有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的现实品格。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均衡程度和社会弱势群体边缘化程度,是决定公众安全感以致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在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利益均衡机制还没有来得及建立和完善的条件下,社会矛盾的累积不可避免。从根本上排除影响社会安全的结构性隐患,有效规避社会风险,亟须构建以完善底线公平为基点、以提供上升流动机会为目标、以塑造社会公共价值为取向的利益协调机制,均衡社会成员的贡献补偿,调节过分悬殊的收入分配差距,促进边缘群体的上升流动,从而为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重塑转型期的社会认同 [J].
李友梅 .
社会学研究, 2007, (02) :183-186
[2]   底线公平与社会保障的柔性调节 [J].
景天魁 .
社会学研究, 2004, (06) :32-40
[3]   中国转型期的社会安全隐患与对策 [J].
郑杭生 ;
洪大用 ;
不详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04, (02) :2-9
[4]  
风险社会.[M].(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著;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2004,
[5]  
社会的构成.[M].(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李康;李猛译;.三联书店.1998,
[6]  
论法的精神.[M].(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