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耕地与传统农村聚落自组织——以川西平原林盘聚落体系(1644—1911)为例

被引:20
作者
方志戎 [1 ]
周建华 [2 ]
机构
[1]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农村聚落; 人口; 耕地; 自组织; 林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9 [中国农业经济史]; K249 [清前期(1616~1840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602 ;
摘要
在传统农耕社会中,农耕经济是农村聚落存在、发展的经济基础,人口与耕地是农耕经济的核心组成要素。农村聚落是农村社会中人口与耕地的结合点所在,人口与耕地关系的变动影响着农村聚落的生成与演化。从川西平原人口与耕地关系的变动情况(1644—1911)入手,分析林盘聚落体系恢复、繁衍及稳定的演化过程,并揭示其以农业生产力的有效配置为中心的自组织特征,为川西新农村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清初四川虎患与环境复原问题 [J].
蓝勇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4, (03) :203-210
[2]   浅析川西平原种植制度改革的深化 [J].
郑家国 .
四川农业科技, 1991, (04) :5-6
[3]   元明清时代四川盆地的农田垦殖 [J].
郭声波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88, (04) :77-108+49
[4]  
大迁徙[M]. 四川人民出版社 , 陈世松著, 2005
[5]  
因水而兴[M]. 巴蜀书社 , 冯广宏著, 2004
[6]  
巴蜀文化[M]. 辽宁教育出版社 , 袁庭栋 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