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西部天然气储层的孔隙特征

被引:4
作者
杨奕华
黄月明
俞惠隆
李龙滟
机构
[1] 长庆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江汉石油学院地质系
关键词
油气勘探; [碳酸盐岩储层]; 岩石孔隙; 成岩作用; 白云石化; 白云岩; 早类陶世; (鄂尔多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鄂尔多斯西部地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天然气储层的孔隙特征及孔隙发育规律进行的统计研究,发现该区碳酸盐岩储层中有13种孔隙类型。其中,白云石晶间溶孔和晶间孔为最主要的储集空间,溶蚀孔和溶洞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储集空间,各种成因的裂缝亦较发育,桌子山组的细晶白云岩是该区最主要的储集岩,它厚度大,分布稳定,赋存各种孔、洞、缝,面孔率高,具备良好的储集、运移条件,是天然气勘探的理想层段。决定该区天然气储层最终孔隙面貌的是成岩-构造事件。对储集空间贡献最大的是白云石化作用,其次是淡水淋滤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成缝作用。这三种成岩-构造作用在储层垂向上控制孔隙层段的发育程度,在横向上控制孔隙层段的规模大小和分布规律。表4参4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华北中部奥陶纪沉积特征及其天然气生储条件 [J].
张国栋 ;
朱静昌 ;
王益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1, (03) :241-25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