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国家祭祀体系的寓意

被引:10
作者
赵轶峰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
关键词
明代; 礼; 祭祀; 宗教; 儒家;
D O I
10.16164/j.cnki.22-1062/c.2006.02.010
中图分类号
K248 [明(1368~1663年)];
学科分类号
0602 ;
摘要
明代国家祭祀对象的构成及其变化表明,该体系具有宗教、文化、政治、社会等多重寓意。其核心是展现一种以天权为核心的天、神、君、民秩序观,因而是明代中国政治文化精神的投影。它对于明代的统治者说来,体现着与传统密切相关的文化定位、世界秩序规范和自我定义,同时也是社会政治体系的观念基础。从宗教和文化成分角度分析,这个体系从一开始就是综合性的,但又是以儒家传统为根基的。永乐以后的变动,主要在于与道教、佛教和民间杂神崇拜之间界限的模糊化。这些变化与明朝政治文化精神趋于混沌状态有内在的关联。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明史.[M].(清)张廷玉等撰;.中华书局.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