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乡村精英离乡的“新学”教育原因

被引:21
作者
郝锦花
王先明
机构
[1] 山西大学学报编辑部
[2]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山西太原
[3] 天津
关键词
“新学”教育; “旧学”教育; 乡村精英; 乡村社会;
D O I
10.16346/j.cnki.37-1101/c.2002.05.025
中图分类号
K2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5 ;
摘要
近代以前 ,中国社会以传统的“旧学”教育一统天下。 190 5年科举制度废除 ,标志着“新学”教育制度在中国最终确立。新式学校的迅猛增加 ,“新学”教育机会的拓宽 ,以及失去往日旧学教育内在社会整合机制的“新学”教育体制 ,为绅士阶层提供了社会流动资源。与此同时 ,近代“新学”教育体制在学堂地域分布、各专业学堂比例、主要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始终疏离于乡村社会 ,从而进一步加速了乡村精英离乡的步伐。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0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