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区域重磁异常的东西向分区及其构造地质特征

被引:19
作者
薛典军 [1 ]
姜枚 [2 ]
吴良士 [3 ]
李庆庆 [2 ]
汪兴旺 [4 ]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4]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重磁异常; 东西向分区; 南北向构造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2.1 [地球的重力场];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自从大陆整合以来作为一个整体的青藏高原继续受着印度板块向北俯冲的影响,也必定不断地改造着原各地体的结构构造,形成了高原整体意义上东西向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原本各地体的组成、结构和东西向延伸不一致。这不仅表现在南北向断裂构造跨各单个地体范围的出现,而且,逐步形成了东西的分区。这种分区突出地表现在区域重力与磁场的特征上,这不仅是局部的岩石磁性与密度变化的结果,而且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过程中,在其前缘的不同部位上经受的压力不同,以及地块的隆升与扩张作用的差异造成了高原东西各区段的地壳组分与厚度的变化。青藏高原的南北向断裂构造并非地壳上层的局部断裂,它具有深层的原因。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推进的过程中不是均匀地齐头并进,而是在帕米尔高原以东的青藏高原范围内存在着推进速度和俯冲深度的差异,随着高原隆升的加剧高原本身出现断裂,自中新生代以来就存在着一定差异,所以南北向的断裂构造比目前地表见到的多些,而且具有较大的深度,Moho面的深度和地壳厚度都受南北向断裂的控制,并形成了区域重磁场的变化。同时,高原的东西向拉张作用也使南北断裂带发育加剧。
引用
收藏
页码:912 / 91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区域应力场与构造运动特征 [J].
徐纪人 ;
赵志新 .
中国地质, 2006, (02) :275-285
[2]   从德令哈地震分析青藏高原北缘东段的深部构造活动 [J].
姜枚 ;
许志琴 ;
钱荣毅 ;
王亚军 ;
张立树 .
中国地质, 2006, (02) :268-274
[3]   青藏高原中部的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 [J].
徐纪人 ;
赵志新 ;
石川有三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5, (05) :447-452
[4]   论中国西部岩石圈三维结构及其对寻找油气资源的启示 [J].
袁学诚 .
中国地质, 2005, (01) :1-12
[5]   羌塘盆地侏罗纪末—早白垩世沉积特征与地层问题 [J].
谭富文 ;
王剑 ;
李永铁 ;
杜佰伟 ;
朱忠发 .
中国地质, 2004, (04) :400-405
[6]   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与阿尔金断裂 [J].
葛肖虹 ;
刘永江 ;
任收麦 .
中国地质, 2002, (04) :346-350
[7]   雅鲁藏布江航磁异常带性质及其意义 [J].
姚正煦 ;
周伏洪 ;
薛典军 ;
刘振军 ;
张永军 .
物探与化探, 2001, (04) :241-252
[8]   青藏高原及其部分邻区地震各向异性和上地幔特征 [J].
姜枚 ;
许志琴 ;
A.Hirn ;
刘妍 ;
董英君 ;
薛光琦 ;
钱辉 .
地球学报, 2001, (02) :111-116
[9]   航磁概查对青藏高原一些地质问题的新认识 [J].
周伏洪 ;
姚正煦 ;
薛典军 ;
刘振军 ;
张永军 .
物探与化探, 2001, (02) :81-89
[10]   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和机制 [J].
李廷栋 .
地球学报, 1995, (01)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