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抗粗缩病性鉴定与分析

被引:49
作者
刘志增,池书敏,宋占权,陈景堂,孟义江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保定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抗病鉴定;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1996.04.021
中图分类号
S513.034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本文对引进玉米自交系和部分自选自交系及其杂交组合进行了抗粗缩病性鉴定。在鉴定的96份自交系中,大部分表现为感病或中抗,只有P12、P20、BS110、138、6513和E综1214表现高抗,未发现免疫类型。杂交组合中,生产用杂交种绝大部分表现为中感或高感。杂交组合的抗病性与双亲抗病性的中亲值密切相关(r=0.9554)。抗病杂交组合的亲本之一必须达到高抗或中抗水平,用高感自交系作亲本难以选出抗病性好的杂交种。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我国玉米病毒病防治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J].
周广和 ;
王锡锋 ;
杜志强 .
植物保护, 1996, (01) :32-34
[2]   晋南玉米粗缩病发生与品种抗病性的关系 [J].
郭启唐,李钊敏,董哲生 .
山西农业科学, 1995, (02) :41-44
[3]   陕西省玉米病毒病发生调查简报 [J].
陈志杰,张淑莲,张美荣 ;
雷虹 .
植物保护, 1995, (02) :14-15
[4]   晋南玉米粗缩病流行原因调查与分析 [J].
田安平,石银鹿,秦曙,韵洪亮 .
山西农业科学, 1995, (01) :37-39
[5]   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对六种玉米病害的抗性鉴定 [J].
张成和 ;
刘爱国 ;
罗畔池 ;
张晓青 ;
不详 .
华北农学报 , 1993, (03) :106-111
[6]   中国玉米抗病育种的若干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J].
高楷 ;
刘克明 ;
李俊明 ;
魏建昆 .
华北农学报, 1992, (03) :15-20
[7]   玉米粗缩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 [J].
陈巽祯 ;
杨满昌 ;
刘信义 ;
杨本荣 .
华北农学报, 1986, (02) :90-97
[8]  
玉米遗传育种学[M]. 科学出版社 , 《玉米遗传育种学》编写组,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