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

被引:3
作者
乔海平 [1 ]
照日格图 [1 ]
关德华 [2 ]
董丽娟 [2 ]
高萍芝 [2 ]
机构
[1] 北京市儿科研究所病毒室
[2] 北京儿童医院传染病科
关键词
分子流行病学; 轮状病毒感染;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2 [儿科学]; R181 [流行病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100202 ; 100401 ;
摘要
为了解近两年北京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状况,我们对1989年11~12月、1990年11~12月收集的共268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了轮状病毒RNA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从162例标本中检出了轮状病毒RNA,阳性率为60.4%。本文病例以轮状病毒两个亚组中第2亚组多见,占58.6%。两个亚组可进一步分为7种电泳型,即1989~1990年北京地区流行7种电冰型,1989年以L1型为主,而1990年则以L3型为主,分别占轮状病毒RNA阳性病例的48.4%和45%。268例标本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表明ELISA阳性率远低于PAGE。对感染轮状病毒两个不同亚组及两种电泳型(L1,L3)患儿的临床症状加以比较,结果两个亚组之间未发现明显差异,但呕吐症状较多见于L3型感染患儿。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96 +127-128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人类轮状病毒亚群与胃肠炎患儿临床表现关系的探讨 [J].
董宗祈 ;
陈孝萍 .
临床儿科杂志, 1989, (05) :274-275
[2]  
医学病毒学基础及实验技术[M]. 科学出版社 , 黄祯祥 主编,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