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地下水系统演化

被引:8
作者
姜纪沂
曹剑峰
李升
王博
机构
[1]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冀枣衡”漏斗; 人为活动; 地下水系统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2 [地下水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地下水系统的演化是在天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以新的宏观状态取代旧的宏观状态的耗散过程。提出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研究地下水系统演化机制的新思路。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其演化过程处于非平衡有序状态且不可逆,与地下水系统相关的各子系统之间的作用是非线性的,强烈的人为因素对地下水系统演变的影响显著。华北平原中部"冀枣衡"深层地下水漏斗是人类活动强烈干扰下地下水系统异常涨落的产物。大规模超量开采地下水导致衡水市地下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和含水介质空间结构变异等问题,地下水系统进入人为活动强烈干扰下的新的演化时期。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24+127 +12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自组织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地学应用 [J].
申维 .
地质地球化学, 2001, (03) :1-7
[2]   浅谈耗散结构理论的应用和科学价值 [J].
池英剑 .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02) :104-108
[3]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和灰色关联熵的水资源系统演化方向判别模型研究 [J].
畅建霞 ;
黄强 ;
王义民 ;
薛小杰 .
水利学报, 2002, (11) :107-112
[4]   全新世以来华北平原层圈间水循环演化过程与区域地下水演变周期性 [J].
张光辉 ;
聂振龙 ;
陈宗宇 ;
赖勤波 ;
王金哲 .
地球学报, 2001, (04) :293-297
[5]   岩土体变形的耗散结构认识 [J].
陈剑平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2001, (03) :288-293
[6]  
系统演化的辩证法——耗散结构论的整体观[J]. 管晓刚.  系统辩证学学报. 1999(02)
[7]   论华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系统之演化 [J].
张宗祜 ;
施德鸿 ;
任福弘 ;
殷正宙 ;
孙继朝 ;
张翠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2) :168-173
[8]   地下水系统进化的环境问题──下河清灌区地下水系统剖析 [J].
廖吉方 .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1997, (01) :28-30+51
[9]  
海河平原地下水演变与对策[M]. 科学出版社 , 张光辉等著, 2004
[10]  
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M]. 地震出版社 , 陈梦熊,马凤山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