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基于突破性创新视角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轨道研究
被引:10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缪小明
赵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
赵静
机构
:
[1]
西北工业大学
来源
:
科技管理研究
|
2013年
/ 33卷
/ 08期
关键词
:
突破性创新;
新能源汽车;
技术轨道;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F426.471 [];
学科分类号
:
1202 ;
120202 ;
020205 ;
0202 ;
摘要
:
从突破性创新的视角,通过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不同阶段技术轨道的动态选择,短期应以混合动力汽车作为过渡,持续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中长期则重点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它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流路线。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J].
靖苏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运中心
靖苏铜
;
石则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运中心
石则强
;
叶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运中心
叶松
;
于志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运中心
于志祥
.
公路与汽运,
2011,
(05)
:1
-4
[2]
技术轨道理论研究综述及展望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姜红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树宽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余海晴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
32
(07)
:11
-14
[3]
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考及相关建议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金津
.
工业技术经济,
2008,
(01)
:6
-8
[4]
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首选模式——突破性自主创新
[J].
熊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熊敏
;
刘启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刘启华
;
宋玉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宋玉廷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
(12)
:123
-127
[5]
行业技术轨道的形成及其性质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和矛
;
李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李飞
.
科研管理,
2006,
(01)
:35
-39+84
[6]
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研究
[J].
高静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高级经济师甘肃庆城
高静乐
.
科技导报,
2004,
(12)
:41
-45
[7]
突破性创新:概念界定与比较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付玉秀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洪石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
(03)
:73
-83
[8]
中国电动汽车的现状和发展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万钢
.
中国环保产业,
2003,
(02)
:27
-28+30
[9]
技术轨道和自主创新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柳卸林
.
中国科技论坛,
1997,
(02)
:32
-35
[10]
Technological Regimes and firm behavior .2 F.Malerba,L. Orsenigo.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change . 1993
←
1
→
共 10 条
[1]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J].
靖苏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运中心
靖苏铜
;
石则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运中心
石则强
;
叶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运中心
叶松
;
于志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运中心
于志祥
.
公路与汽运,
2011,
(05)
:1
-4
[2]
技术轨道理论研究综述及展望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姜红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树宽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余海晴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
32
(07)
:11
-14
[3]
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考及相关建议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金津
.
工业技术经济,
2008,
(01)
:6
-8
[4]
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首选模式——突破性自主创新
[J].
熊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熊敏
;
刘启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刘启华
;
宋玉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宋玉廷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
(12)
:123
-127
[5]
行业技术轨道的形成及其性质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和矛
;
李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李飞
.
科研管理,
2006,
(01)
:35
-39+84
[6]
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研究
[J].
高静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高级经济师甘肃庆城
高静乐
.
科技导报,
2004,
(12)
:41
-45
[7]
突破性创新:概念界定与比较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付玉秀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洪石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
(03)
:73
-83
[8]
中国电动汽车的现状和发展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万钢
.
中国环保产业,
2003,
(02)
:27
-28+30
[9]
技术轨道和自主创新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柳卸林
.
中国科技论坛,
1997,
(02)
:32
-35
[10]
Technological Regimes and firm behavior .2 F.Malerba,L. Orsenigo.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change . 1993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