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对水温上升的响应

被引:19
作者
郝彦菊 [1 ,2 ,3 ]
唐丹玲 [1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叶绿素a; 水温; 热排放; 大亚湾;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0.08.003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大亚湾核电站1994年建成运行。文章研究大亚湾长时期的生态和环境变化,分析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变化,特别是水温上升的相关性。研究显示,网采浮游植物种类数目在1994年后减少了16种;1994—2004年间,网采浮游植物细胞相对密度以2.13×107m-3·a-1的速率下降,而在1985—2004年间核电站建站的下降速率为2.85×106m-3·a-1;与1982年和1994年相比,1998年的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中细胞个体相对较大的种的比重下降,细胞个体相对较小的种的比重上升;从1985年到2003年,叶绿素a(Chl-a)质量浓度的上升速率为0.069mg·m-3·a-1,而1994年到2003年的上升速率加快,为0.076mg·m3·a-1。与此同时,大亚湾的水温在1994年后明显上升,海水盐度、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和营养盐在1994年后变化幅度也增大。研究结果揭示,核电站热排放导致的水温上升是影响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794 / 180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in aquaculture areas of Daya Bay,South China Sea[J]. WANG Zhaohui1,2,ZHAO Jiangang1,ZHANG Yujuan1,CAO Yu1 1.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Eutrophication and Red Tide Prevention,Education Depart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632,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9(09)
[2]   南中国海北部大亚湾水温和赤潮的变化(英文) [J].
余景 ;
唐丹玲 ;
王素芬 ;
练建生 ;
王友绍 .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2007, (02) :25-33
[3]   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J].
孙翠慈 ;
王友绍 ;
孙松 ;
张凤琴 .
生态学报, 2006, (12) :3948-3958
[4]   大亚湾核电站对海湾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 [J].
刘胜 ;
黄晖 ;
黄良民 ;
练健生 ;
龙爱民 ;
李涛 .
海洋环境科学, 2006, (02) :9-12+25
[5]   大亚湾海域营养盐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
丘耀文 ;
王肇鼎 ;
朱良生 ;
不详 .
台湾海峡 , 2005, (02) :131-139
[6]   广东大亚湾西南部海域营养盐结构的长期变化 [J].
韦桂峰 .
生态科学, 2005, (01) :1-5
[7]   近20年来大亚湾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J].
王友绍 ;
王肇鼎 ;
黄良民 .
热带海洋学报, 2004, (05) :85-95
[8]   大亚湾核电站运转前和运转后邻近海域水质状况评价 [J].
彭云辉 ;
陈浩如 ;
王肇鼎 ;
潘明祥 ;
高红莲 .
海洋通报, 2001, (03) :45-52
[9]   中国赤潮的发生趋势和研究进展 [J].
周名江 ;
朱明远 ;
张经 .
生命科学, 2001, (02) :54-59+53
[10]   大亚湾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统计分析 [J].
周贤沛 ;
林永水 ;
王肇鼎 .
热带海洋, 1998, (03) :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