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体基因infA-rpl36区域在小麦族物种中的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5
作者
刘畅 [1 ]
杨足君 [1 ]
李光蓉 [2 ]
冯娟 [1 ]
邓科君 [1 ]
黄健 [1 ]
任正隆 [1 ]
机构
[1]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小麦; 叶绿体; rpl36基因; infA基因; 序列分析;
D O I
10.16288/j.yczz.2006.10.014
中图分类号
S512 [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小麦叶绿体基因组中infA-rpl36区域的序列设计引物,对小麦族(Triticeae)的12个二倍体和多倍体的物种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了长度为584~603bp的12条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供试物种在infA-rpl36基因间隔区的核苷酸变异明显高于基因编码区。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7%,表明了目标片段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但在5个物种的infA编码区出现了较大的插入、缺失突变,导致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证实了infA基因是叶绿体基因组中最活跃的基因之一,而rpl36基因的变异较小,说明不同叶绿体基因的进化速度是不同的。基于测定序列建立的种系树分析发现,多倍体物种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intermedium)具有多种不同的细胞质起源,与核基因组一样在进化上较为复杂。
引用
收藏
页码:1265 / 127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普通小麦与山羊草叶绿体基因组长度热点突变区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J].
郭长虹 ;
寺地徹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07) :1300-1305
[2]   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组及其优良基因向普通小麦的转移 [J].
王黎明 ;
林小虎 ;
赵逢涛 ;
王洪刚 .
中国草地, 2005, (01) :58-64
[3]   杨树叶绿体3′rps12基因,rps7基因和ndhB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J].
周奕华 ;
侯丙凯 ;
石东乔 ;
肖宇红 ;
石锐 ;
胡赞民 ;
陈正华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05) :606-616
[4]   小麦族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J].
卢宝荣 .
生物多样性, 1995, (02) :63-68
[5]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wheat plastome as revealed by complete sequencing of chloroplast DNA [J].
Ogihara, Y ;
Isono, K ;
Kojima, T ;
Endo, A ;
Hanaoka, M ;
Shiina, T ;
Terachi, T ;
Utsugi, S ;
Murata, M ;
Mori, N ;
Takumi, S ;
Ikeo, K ;
Gojobori, T ;
Murai, R ;
Murai, K ;
Matsuoka, Y ;
Ohnishi, Y ;
Tajiri, H ;
Tsunewaki, K .
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 2002, 266 (05) :74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