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麦氮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及评价

被引:13
作者
匡艺
李廷轩
张锡洲
余海英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小黑麦; 氮利用效率; 基因型差异; 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4 [小黑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小黑麦氮高效基因型育种提供依据,以31个代表不同遗传背景的小黑麦品种为对象,采用盆栽试验,设低氮和正常供氮2个处理,对小黑麦在分蘖期、拔节期和最佳刈割时期—抽穗期的氮素利用效率和相关性状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黑麦的氮素利用效率在低氮和正常供氮条件下都有较大的基因型差异,并在抽穗期时变异系数达到最大(低氮条件下变异系数为19.07%,正常供氮为19.50%)。根据小黑麦在两供氮条件下不同生育期的氮素利用效率可将小黑麦分为3个类型:氮高效利用基因型、氮低效利用基因型和中间类型,并由此确定氮高效利用基因型为C Ixt82、PI429186和PI429228,氮低效利用基因型为C Ixt74、C Ixt75、C Ixt76、PI428955、PI587238和PI587241。小黑麦株高与地上部生物量在两供氮条件下各生育期表现出氮高效利用基因型高于氮低效利用基因型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黑麦株高和地上部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因此,这两个植株性状可作为小黑麦氮高效利用基因型评价的辅助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845 / 85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selected rice (Oryza sativa L.) genotypes under different water regimes and nitrogen levels [J].
Haefele, S. M. ;
Jabbar, S. M. A. ;
Siopongco, J. D. L. C. ;
Tirol-Padre, A. ;
Amarante, S. T. ;
Cruz, P. C. Sta ;
Cosico, W. C. .
FIELD CROPS RESEARCH, 2008, 107 (02) :137-146
[2]   氮高效玉米新品种中农99的选育 [J].
陈范骏 ;
米国华 ;
张福锁 .
作物杂志, 2009, (06) :103-104+115
[3]   水稻实地氮肥管理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其生理原因 [J].
刘立军 ;
杨立年 ;
孙小淋 ;
王志琴 ;
杨建昌 .
作物学报, 2009, 35 (09) :1672-1680
[4]   水稻耐低磷胁迫研究进展 [J].
王汝慈 ;
程式华 ;
曹立勇 .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06) :77-83
[5]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 [J].
张福锁 ;
王激清 ;
张卫峰 ;
崔振岭 ;
马文奇 ;
陈新平 ;
江荣风 .
土壤学报, 2008, (05) :915-924
[6]   甜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 [J].
陆大雷 ;
刘小兵 ;
赵久然 ;
刘萍 ;
王凤格 ;
陆卫平 ;
张凯迪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02) :258-263
[7]   不同基因型水稻氮利用效率的差异及评价 [J].
张亚丽 ;
樊剑波 ;
段英华 ;
王东升 ;
叶利庭 ;
沈其荣 .
土壤学报, 2008, (02) :267-273
[8]   不同氮利用效率水稻基因型的根系形态与生理指标的研究 [J].
魏海燕 ;
张洪程 ;
张胜飞 ;
杭杰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马群 ;
张庆 ;
刘艳阳 .
作物学报, 2008, (03) :429-436
[9]   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研究进展 [J].
闫湘 ;
金继运 ;
何萍 ;
梁鸣早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02) :450-459
[10]   小麦不同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差异研究 [J].
李艳 ;
董中东 ;
郝西 ;
崔党群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3) :472-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