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个人荣誉评选制度的缺陷与改革方向

被引:5
作者
田丰韶
机构
[1] 河南大学
关键词
个人荣誉称号; 制度缺陷; 危害; 改革方向;
D O I
10.13553/j.cnki.llygg.2010.01.015
中图分类号
D648 [道德教育];
学科分类号
0308 ;
摘要
个人荣誉[1]作为精神奖励的重要构成部分,与物质奖励一起引导着社会秩序的建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和意义。然而我国目前个人荣誉评选领域出现了很多不正常的现象和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现有制度的缺陷有着密切关系。本文认为相关法律的缺乏、现有制度的缺陷给个人荣誉评选领域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提供一定的生存空间,严重破坏了荣誉称号的神圣性和权威性,降低了其示范效应和引导价值,最终影响了社会公正的实现,因此在法治、不完全信任、效益和公正原则下改革和创新我国个人荣誉称号评选制度显得非常迫切。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论国家荣誉制度的宪法基础 [J].
钱宁峰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08, (05) :14-22
[2]   劳模文化的社会效应及其价值趋向 [J].
陈勇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5, (03) :23-26
[3]   劳模评选的尴尬 [J].
孙立平 .
中国改革, 2005, (06) :52-53
[4]   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中的榜样作用 [J].
成云雷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5, (05) :69-73+34
[5]   地方人大行使授予荣誉称号职权的特点及其运用 [J].
蔡浩然 .
人大研究, 2004, (08) :26-27
[6]   科层组织管理的困境及出路附视频 [J].
于常有 .
科学与管理, 2004, (03) :26-28
[7]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 [J].
李全生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 (01) :8-12
[8]   我国职工劳模评选表彰制度初探 [J].
游正林 .
社会学研究, 1997, (06) :18-25
[9]   浅议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相互关系 [J].
温建萍 .
理论探索 , 1995, (06) :41-42
[10]  
奖励的惩罚[M]. 上海三联书店 , (美) 科恩,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