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二期工程蓄水后的垂直形变场

被引:23
作者
杜瑞林
乔学军
邢灿飞
游新兆
王琪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关键词
三峡; 蓄水; 负荷; GPS; 垂直形变;
D O I
10.14075/j.jgg.2004.01.009
中图分类号
TV223 [地基基础及其加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三峡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 (DEM) ,模拟三峡二期工程蓄水位达到 135m后的水体负载 ,利用Far rell提出的质量负荷产生的地球形变理论 ,推算三峡水库水位达到 135m后整个库区的垂直形变 ,与三峡库区GPS形变监测网获得的蓄水前后的垂直形变图像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 :在三斗坪 巴东库段 ,两者中都出现了 3个相同的、明显的垂直形变集中区。在三峡大坝附近 ,模拟结果比观测结果大 8~ 15mm ,说明坝址附近的花岗岩具有较强的刚性 ;而在香溪 ,模拟结果比观测结果要小 2 3mm ,且GPS观测到长江两岸的垂直变化差异达到 2 2mm ,说明该段地质构造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综合分析表明 ,三峡大坝坝址所在地的地质构造和地壳是稳定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利用InSAR技术获取三峡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
    乔学军
    李澍荪
    王琪
    游新兆
    杜瑞林
    [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3, (02) : 122 - 127
  • [2] 长江三峡工程地壳形变监测网络
    邢灿飞
    龚凯虹
    杜瑞林
    [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3, (01) : 114 - 118
  • [3]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牛之俊
    马宗晋
    陈鑫连
    张祖胜
    王琪
    游新兆
    孙建中
    [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2, (03) : 88 - 93
  • [4] 地球表面质量负荷的静态响应
    毛伟建
    [J]. 地球物理学报, 1984, (01) : 74 - 83
  • [5] 岩石圈动力学.[M].金煜;姜效典著;.科学出版社.2002,
  • [6] 长江三峡地区地壳应力场与地震.[M].高士钧等著;.地震出版社.1992,
  • [7] 地球物理学概论.[M].张少泉编著;.地震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