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玉米种质BC8241Ht的改良效果评价

被引:4
作者
霍仕平 [1 ]
晏庆九 [1 ]
张兴端 [1 ]
向振凡 [1 ]
张健 [1 ]
余志江 [1 ]
张芳魁 [1 ]
彭方明 [2 ]
熊闻霞 [3 ]
机构
[1]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研究所
[2]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3] 重庆市万州区龙宝农办
关键词
玉米; 种质; 改良; 配合力; 关联度;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06.02.001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欧洲玉米种质BC8241Ht直选系南21-3及其改良系为材料,按NCⅡ杂交模式,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直选系南21-3及其改良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以BC8241Ht种质作为核心育种材料所实施的一系列改良选择,对提高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交后代的综合表现效果是明显的。以配合力或实际测定值作为评价依据,其评价效果是一致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Suwan与我国四大玉米种质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J].
陈泽辉 ;
高翔 ;
祝云芳 ;
不详 .
玉米科学 , 2005, (01) :5-9
[2]   浅谈我国玉米杂交种种质来源及其利用途径 [J].
任转滩 ;
马毅 ;
李合新 ;
李汉忠 ;
不详 .
玉米科学 , 2004, (02) :30-33
[3]   欧洲玉米种质BC8241Ht的利用与改良 [J].
晏庆九 ;
霍仕平 ;
许明陆 ;
张兴端 ;
张健 ;
向振凡 ;
熊闻霞 .
玉米科学, 2004, (01) :36-39
[4]   10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配合力效应研究 [J].
李新海 ;
徐尚忠 ;
李建生 .
玉米科学, 2001, (01) :1-5
[5]   中国温带玉米种质与热带、亚热带种质杂优组合模式研究 [J].
陈彦惠 ;
王利明 ;
戴景瑞 .
作物学报, 2000, (05) :557-564
[6]   玉米人工合成群体配合力效应及遗传潜势研究 [J].
铁双贵 ;
郑用琏 ;
刘丁良 ;
徐尚忠 ;
李建生 ;
刘纪麟 .
作物学报, 2000, (01) :28-34
[7]   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及其改良利用 [J].
王懿波 ;
王振华 ;
王永普 ;
张新 ;
陆利行 .
华北农学报, 1998, (01) :75-81
[8]   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南21-3的选育和应用 [J].
李蜀西,霍仕平,郭继仪,郑廷标,张道询 .
资源开发与市场, 1995, (02) :57-60
[9]   12个玉米杂交种的灰色关联分析 [J].
石敬之 ;
郭子彪 ;
李士贞 .
河南农业科学, 1993, (05) :4-7
[10]   玉米亲本两种配合力效应的分折 [J].
霍仕平 ;
张道询 .
作物杂志, 1988, (02)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