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冬麦区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模式研究

被引:52
作者
崔党群
张娟
闻捷
王俊振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
[2] 商丘农业学校 河南郑州
[3] 河南郑州
[4] 河南商丘
基金
“九五”攻关项目;
关键词
小麦; 超高产; 产量; 产量构成; 品种选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 ,研究了黄淮冬麦区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多穗型品种要实现超高产必须三要素协调 ,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前提下 ,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其最佳产量结构为穗数 6 80 6× 10 6 穗 /hm2 左右 ,穗粒数 38 16粒左右 ,千粒重4 0 34g左右 ;大穗型品种实现超高产的关键是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其最佳产量结构为穗数4 6 76× 10 6 穗 /hm2 左右 ,穗粒数 4 9 73粒左右 ,千粒重 4 9 38g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群、个体发展动态指标的研究 [J].
田奇卓 ;
于振文 ;
潘庆民 ;
刘万代 ;
张三坤 .
作物学报, 1998, (06) :859-864
[2]   不同类型高产小麦氮素积累及施氮对策探讨 [J].
赵广才 ;
张保明 ;
王崇义 .
作物学报, 1998, (06) :894-898
[3]   小麦超高产品种筛选的研究初报 [J].
王绍中 ;
赵虹 ;
王西成 ;
范和君 ;
田云峰 .
作物学报, 1998, (06) :870-875
[4]   追氮时期对超高产冬小麦旗叶和根系衰老的影响 [J].
潘庆民 ;
于振文 ;
田奇卓 ;
王月福 ;
刘万兴 ;
王瑞英 .
作物学报, 1998, (06) :924-929
[5]   有效分蘖终止期控制措施对小麦群体质量影响的研究 [J].
张维城 ;
王志和 ;
任永信 ;
朱明哲 .
作物学报, 1998, (06) :903-907
[6]   小麦新品种陕354高产性状的研究 [J].
宁锟 ;
裴阿卫 ;
李硕碧 ;
董剑 .
作物学报, 1998, (06) :930-934
[7]   紧凑大穗型小麦新品种93中6(37系)的选育及亩产600kg栽培技术研究 [J].
杨兆生 ;
许红霞 ;
阎素红 ;
王俊娟 .
作物学报, 1998, (06) :971-977
[8]   温麦6号生育规律及其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J].
朱云集 ;
崔金梅 ;
郭天财 ;
王晨阳 ;
张三坤 ;
李九星 ;
王永华 .
作物学报, 1998, (06) :947-951
[9]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小麦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J].
王晨阳 ;
朱云集 ;
夏国军 ;
宋家永 ;
李九星 ;
王永华 ;
罗毅 .
作物学报, 1998, (06) :978-983
[10]  
冬小麦超高产栽培[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于振文等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