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的环境社会政策框架研究

被引:15
作者
朱源 [1 ]
施国庆 [2 ]
程红光 [3 ]
李天威 [1 ]
机构
[1]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2]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3]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环境社会; 政策框架; 原则; 参与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为展示中国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上的立场,指导和管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环境社会事项,通过政策对比、案例分析和专家讨论等方法,研究制定一套既符合国际通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契合"一带一路"国家主体为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需求的环境社会政策框架非常必要。政策框架提出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应秉承的可持续发展、风险防范、国际接轨、平等协商、成果共享、信息公开等原则,覆盖了自然资源节约与污染防治、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环境健康和劳工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征地拆迁与非自愿移民安置、促进当地发展、保护弱势群体、环境社会责任体系等要素。为推行"一带一路"环境社会政策框架,中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等参与方既有各自的定位和作用,也应相互协作,共同发力。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3+91 +9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国际环境政策与治理.[M].朱源.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
[2]  
“一带一路”建设的绿色化战略.[N].周国梅;.中国环境报.2016,
[3]   “一带一路”: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创造全球性开放红利 [J].
胡鞍钢 ;
马英钧 ;
高宇宁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18 (04) :1-5+89
[4]   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 [J].
王文 ;
曹明弟 .
中国金融, 2016, (16) :25-27
[5]   中企直接投资于“一带一路”其他国家的环境责任问题 [J].
胡德胜 ;
欧俊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6 (04) :45-51
[6]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战略实施框架 [J].
董战峰 ;
葛察忠 ;
王金南 ;
严小东 ;
程翠云 .
中国环境管理, 2016, 8 (02) :31-35+41
[7]   如何实现“一带一路”的绿色化 [J].
Fred Krupp .
世界环境, 2015, (04) :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