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滨海县海域漂浮浒苔光合生理特性及其固碳潜力评估

被引:3
作者
李少香 [1 ,2 ]
于克锋 [1 ,2 ]
霍元子 [1 ,2 ]
张建恒 [1 ,2 ]
吴海龙 [1 ,2 ]
吴青 [1 ,2 ]
崔建军 [1 ,2 ]
张林慧 [1 ,2 ]
何培民 [1 ,2 ]
机构
[1]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2]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浒苔;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光合固碳; 无机碳体系; pH;
D O I
10.13233/j.cnki.mar.fish.2014.04.005
中图分类号
S917.3 [水产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测定了江苏滨海县海域漂浮浒苔(Ulva prolifera)的光合生理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Rubisco活性、光合速率)和组织含碳量,并分析了浒苔暴发海区水体溶解性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浓度及pH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浒苔漂到滨海海域时藻体状态良好,藻体Fv/Fm达到0.67,Yield为0.57,总光合速率为66.99μmol(C)·g-1(FW)·h-1,叶绿素a和b的含量分别为0.91 mg·g-1和0.65mg·g-1,Rubisco活性达到11.39μmol(CO2)·g-1(FW)·min-1;2)覆盖区域不同位点海水无机碳体系各参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从浒苔覆盖区边缘到中心,海水中DIC和HCO3-浓度逐步降低(P<0.05),而海水pH值却逐渐升高(P<0.05)。3)2008~2013连续6年暴发的绿潮藻生物量累计约达9 832.8×104t湿重,可固定CO2量达1 843.67×104t,说明浒苔对DIC的吸收能力较强,能促进海水无机碳体系循环,提高海水pH值,能一定程度上增加海洋碳汇强度。
引用
收藏
页码:306 / 3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青岛海域漂浮浒苔光合生理特性及藻体状态等级评价研究 [J].
曹佳春 ;
吴青 ;
张建恒 ;
吴海龙 ;
何青 ;
施定基 ;
马家海 ;
何培民 .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3, 22 (06) :922-927
[2]   碳税最优税率模型设计与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测算 [J].
范允奇 ;
李晓钟 .
财经论丛, 2013, (01) :27-32
[3]   绿潮藻浒苔光合固碳与防治海水酸化的作用 Ⅰ.光合固碳与海水pH值提高速率研究 [J].
冯子慧 ;
孟阳 ;
陆巍 ;
陈群芳 ;
于克锋 ;
蔡春尔 ;
霍元子 ;
吴维宁 ;
魏华 ;
何培民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2, 34 (02) :162-168
[4]   海洋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相互反馈的研究进展 [J].
谭娟 ;
沈新勇 ;
李清泉 .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9, 30 (01) :33-36
[5]   青岛海域漂浮和沉降浒苔的光合作用研究 [J].
林阿朋 ;
王超 ;
乔洪金 ;
潘光华 ;
王广策 ;
宋厉芸 ;
王志远 ;
孙松 ;
周百成 .
科学通报, 2009, 54 (03) :294-298
[6]   2008年黄海浒苔爆发的基本状况与科学应对措施 [J].
乔方利 ;
马德毅 ;
朱明远 ;
李瑞香 ;
臧家业 ;
于洪军 .
海洋科学进展, 2008, (03) :409-410
[7]   中国近海生物固碳强度与潜力 [J].
宋金明 ;
李学刚 ;
袁华茂 ;
郑国侠 ;
杨宇峰 .
生态学报, 2008, (02) :551-558
[8]   叶绿素荧光技术在藻类光合作用中的应用 [J].
陈莲花 ;
刘雷 .
江西科学, 2007, (06) :788-790+806
[9]  
氮与磷的增加对海水无机碳体系影响的实验模拟研究[J]. 张乃星,宋金明,贺志鹏,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海洋科学集刊. 2007(00)
[10]   滆湖夏季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测定 [J].
彭刚 ;
李潇轩 ;
郝忱 ;
王明华 .
渔业经济研究, 2007, (01)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