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兴奋性氨基酸的临床研究

被引:7
作者
李燕珍
陈富嫦
赵斌
陈小江
机构
[1]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2]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湛江
[3] 湛江
关键词
出血性脑血管病; 兴奋性氨基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 探讨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2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包括脑出血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脑室出血4例)和20例正常人血清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进行患者自身前后对照及与正常人比较。结果 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血浆中Glu、As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恢复期血浆中Glu、Asp均下降(P<0.01),其中Glu在2周后降至正常,而Asp仍较正常组高;急性期患者的出血量与Glu、Asp含量呈正相关rG 0.809、rA 0.675(P<0.01)。结论 兴奋性氨基酸可能参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脑损伤。
引用
收藏
页码:183 / 184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脑梗塞患者血浆抑制性氨基酸变化及兴奋性氨基酸的关系附视频 [J].
黄洁 ;
毕国荣 ;
张德英 .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 (06) :323-327
[2]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J].
刘学升,韩仲岩,伦立民,郭英华,刘钢军,张秀英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 (05) :261-26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