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内真实性:一个符号表意原则

被引:30
作者
赵毅衡 [1 ,2 ]
机构
[1]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2] 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
关键词
真实性; 接受; 融贯; 文本; 全文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02 [文化哲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任何接受者,不可能接受一个对他来说不包含真实性的符号文本,这是意义活动的底线。文本的真实性,必须经常到文本外的经验世界求得证实,但是接受者也可以接受内含真实性的文本。文本内真实性可分为狭义的文本真实性以及文本与伴随文本结合而成的"全文本"包含的真实性。这两种真实性,都必须符合融贯原则,即文本各成分逻辑上一致,或是与"外挂意义体系"一致。如果是艺术虚构文本,则需要依靠情绪浸入与社会感情体系融贯。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8+238 +23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皮尔斯为何要把逻辑学拓展为符号学?.[J].张留华;.符号与传媒.2014, 02
[2]   符合论VS融贯论? [J].
李主斌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1, 27 (09) :15-20
[3]   真实关联度、证据间性与意指定律——谈证据符号学的三个基本概念 [J].
孟华 .
证据科学, 2011, 19 (01) :92-99
[4]  
人论.[M].(德)恩斯特·卡西尔(ErnstCassirer)著;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5]  
诠释与过度诠释.[M].(意)艾柯(UmbertoEco)等著;王宇根译;.三联书店.1997,
[6]  
文学符号学.[M].赵毅衡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
[7]  
悲剧的诞生.[M].[德]尼采(Nietzsche;F·) 著;周国平 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