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19
作者
李建华
许玉芳
王晓娥
裴建琴
王国强
机构
[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
关键词
抑郁症; 正念干预; 病耻感; 应对方式; 自我效能感; 治疗依从性;
D O I
10.13342/j.cnki.cjhp.2019.04.002
中图分类号
R749.4 [情感性精神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探讨正念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12月我院心理科抑郁症住院患者86例,按照住院号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正念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2周。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正念水平(FFMQ评分)、病耻感(SSPM)、应对方式(CSQ)、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及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干预结束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抑郁症状(HAMD-17评分)。结果:①正念水平:干预前两组FFMQ各因子评分及总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FFMQ各因子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t=5.625,5.146,4.582,7.339,7.155,12.306;P<0.05);②病耻感:干预前两组SSPM各因子评分及总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SPM各因子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t=-6.270,-5.835,-2.128,-6.836;P<0.05);③应对方式:干预前两组CSQ各因子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幻想、合理化评分比较仍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解决问题(t=4.485)及求助(t=3.562)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t=-2.301)、自责(t=-6.04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④自我效能感: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t=5.889,P<0.05);⑤治疗依从性;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93.02%高于对照组76.74%(χ2=4.441,P<0.05);⑥抑郁症状:干预前两组HAMD-17各因子评分及总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结束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HAMD-17中除体质量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其余各因子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t=-10.508,-18.739,-6.905,-7.541,-13.701;P<0.05)。结论 :正念干预有利于提高抑郁症正念水平,降低病耻感,改善应对方式,有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及治疗依从性,进而促进抑郁症状缓解。
引用
收藏
页码:484 / 48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 [J].
解瑞宁 ;
乔艺 ;
李英娥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 25 (12) :1771-1773
[2]   老年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的事件相关电位失匹配负波(MMN)的对照研究 [J].
杨道良 ;
李霞 ;
李婷 ;
杨慧青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 25 (12) :1774-1776
[4]   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 [J].
桂琴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 25 (11) :1630-1633
[5]   基于经典测量理论与概化理论的五因素正念度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J].
李鑫 ;
乌云特娜 ;
袁方舟 ;
刘振会 ;
范琳琳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17, 46 (05) :776-780
[6]   抑郁症患者心理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J].
刁凯丽 ;
曲海涛 ;
马辉 ;
滕昌军 ;
尹程 ;
杨华 ;
张宁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7, 26 (05) :476-480
[7]   抑郁症患者认知损害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J].
荣蓉 ;
王学义 .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6, 16 (03) :263-266
[8]   中文版抑郁症病耻感量表信度和效度分析 [J].
卢灿杰 ;
周英 ;
潘胜茂 ;
唐秋碧 ;
袁乐欣 ;
林伟权 ;
李嘉懿 ;
叶赐君 ;
冯秋萍 ;
郭欣怡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 (12) :1660-1663
[9]   正念认知疗法在抑郁症患者中的研究现状 [J].
孔凡贞 ;
钮美娥 ;
赵惠英 ;
顾云芬 ;
汤臻 .
中华护理杂志 , 2015, (12) :1502-1505
[10]   正念干预在护理学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J].
汪冕 ;
陈晓莉 .
护理学杂志, 2015, 30 (18) :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