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正念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19
作者:
李建华
许玉芳
王晓娥
裴建琴
王国强
机构:
[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
来源:
关键词:
抑郁症;
正念干预;
病耻感;
应对方式;
自我效能感;
治疗依从性;
D O I:
10.13342/j.cnki.cjhp.2019.04.002
中图分类号:
R749.4 [情感性精神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探讨正念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12月我院心理科抑郁症住院患者86例,按照住院号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正念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2周。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正念水平(FFMQ评分)、病耻感(SSPM)、应对方式(CSQ)、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及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干预结束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抑郁症状(HAMD-17评分)。结果:①正念水平:干预前两组FFMQ各因子评分及总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FFMQ各因子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t=5.625,5.146,4.582,7.339,7.155,12.306;P<0.05);②病耻感:干预前两组SSPM各因子评分及总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SPM各因子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t=-6.270,-5.835,-2.128,-6.836;P<0.05);③应对方式:干预前两组CSQ各因子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幻想、合理化评分比较仍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解决问题(t=4.485)及求助(t=3.562)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t=-2.301)、自责(t=-6.04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④自我效能感: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t=5.889,P<0.05);⑤治疗依从性;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93.02%高于对照组76.74%(χ2=4.441,P<0.05);⑥抑郁症状:干预前两组HAMD-17各因子评分及总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结束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HAMD-17中除体质量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其余各因子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t=-10.508,-18.739,-6.905,-7.541,-13.701;P<0.05)。结论 :正念干预有利于提高抑郁症正念水平,降低病耻感,改善应对方式,有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及治疗依从性,进而促进抑郁症状缓解。
引用
收藏
页码:484 / 489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