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高留茬抛秧稻的产量及若干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12
作者
任万军 [1 ]
刘代银 [1 ,2 ]
伍菊仙 [1 ]
杨文钰 [1 ]
樊高琼 [1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
[2] 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关键词
水稻; 免耕; 抛秧; 秸秆还田;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与常耕插秧和抛秧的比较,分析了免耕高留茬抛秧分蘖消长、根系生长、籽粒灌浆和产量特性;同时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和秧龄对免耕高留茬抛秧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高留茬抛秧分蘖缓慢,有效穗数较少。抽穗前植株发根力较低,但抽穗后10d植株发根力高于其他种植方式,抽穗后30d根系伤流强度显著高于常耕插秧和抛秧,后期植株衰老延缓。强势粒灌浆过程差异较小,但免耕高留茬抛秧延长了弱势粒灌浆时间,增加了弱势粒重,提高了单穗颖花数、籽粒充实率和千粒重。产量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在免耕与前作秸秆高留茬还田条件下,旱育带泥抛栽根多活力高,促进了水稻分蘖早生快发,比塑盘育秧抛栽极显著增产;3个抛栽秧龄中,以秧龄40d处理产量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994 / 200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肥力和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任万军
    杨文钰
    樊高琼
    陈德春
    吴锦秀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02) : 108 - 110+162
  • [2] 秧苗平面分布对水稻群体动态、冠层透光率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陈德春
    杨文钰
    任万军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2) : 359 - 365
  • [3] 稻麦两熟条件下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效用分析
    刘世平
    聂新涛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7) : 48 - 51
  • [4] 地膜和秸秆覆盖土壤肥力效应分析与比较
    卜玉山
    苗果园
    周乃健
    邵海林
    王建程
    [J]. 中国农业科学 , 2006, (05) : 1069 - 1075
  • [5] 四川省示范推广水稻免耕抛秧的经验及成效
    刘代银
    [J]. 中国稻米, 2006, (01) : 54 - 55
  • [6] 金优253免耕抛栽秧苗的根系生长与立苗特性
    江立庚
    李如平
    韦善清
    张平刚
    徐世宏
    郎宁
    董登峰
    陈念平
    陆福勇
    秦华东
    [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5, (01) : 30 - 34
  • [7] 水稻连免高桩抛秧技术
    任万军
    杨文钰
    刘代银
    徐忠荣
    [J]. 中国稻米, 2003, (02) : 22 - 23
  • [8] 两个亚种间杂交稻组合的根系生理活性
    沈波
    王熹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2, (02) : 49 - 53
  • [9] 水稻免耕抛秧高产稳产的生理基础研究
    刘军
    黄庆
    付华
    陆秀明
    刘怀珍
    李康活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02) : 152 - 156
  • [10] 不同水稻材料籽粒灌浆特性的分析
    顾世梁
    朱庆森
    杨建昌
    彭少兵
    [J]. 作物学报, 2001, (01) : 7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