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断构造与油气聚集

被引:62
作者
何登发
贾承造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3] 院士
关键词
褶皱冲断带; 地球动力学; 断层相关褶皱; 生长地层; 油气聚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逆冲断层叠加组合形成的冲断构造带或褶皱冲断带是地壳中一种常见的构造单元,按构造环境的不同,可分为6 种基本类型。近年来对褶皱冲断带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表现在:①成因机制,地表作用过程与褶皱冲断带演化之间的动态作用;②褶皱冲断带中的基底卷入构造与先存张性断层挤压复活(反转)的影响,基底卷入变形与盖层薄皮滑脱变形的耦合作用;③断层相关褶皱作用机制以及可以反映褶皱作用时间与机制的生长地层的结构特点;④冲断活动对油气成藏关键事件的影响和对油气藏分布的制约作用。大多数褶皱冲断带由于先存张性断层的复活表现为薄皮冲断作用与基底卷入冲断作用的联合,很多的断层相关褶皱具有复合成因,且变形机制与运动学过程随时间而变化。关于滑脱褶皱、翼旋转褶皱机制以及生长地层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对冲断带断层相关褶皱的认识。冲断作用加速了烃源岩的热演化,改善了储集岩的储集性能,提高了排烃效率,增大了运聚概率,形成了大量构造圈闭,导致油气成藏条件在空间与时间上有效匹配,形成了一系列大油气田。由于冲断构造样式与运动学特点的差异,不同的褶皱冲断带有利的油气聚集部位变化较大,油气田分布规律各异。图8参66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西昆仑—帕米尔造山带及其北缘前陆盆地板内变形构造 [J].
曲国胜 ;
陈杰 ;
陈新安 ;
张兴林 ;
李涛 ;
尹军平 ;
周洪清 .
地质论评, 1998, (04) :419-429
[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逆掩断裂区带的含油特点 [J].
谢宏 ;
赵白 ;
林隆栋 ;
尤绮妹 .
新疆石油地质, 1984, (03) :1-15
[3]  
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贾承造等著, 2000
[4]  
中国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贾承造主编, 1997
[5]  
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M]. 地质出版社 , 何登发, 1996
[6]  
陕甘宁盆地西缘逆冲推覆构造及油气勘探[M]. 西北大学出版社 , 汤锡元等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