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质草地优势多年生植物氮素回收效率的分异特征

被引:9
作者
李玉霖
崔夺
陈静
毛伟
赵学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奈曼沙漠化试验研究站
关键词
氮素回收效率; 荒漠草地; 分类群; 沙漠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养分回收是多年生植物重要的适应策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植物重新利用体内养分。尤其在养分贫瘠的环境中,养分条件的微小变化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竞争和适合度。但是,不同物种和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氮素回收效率具有较高的变异,这对理解不同物种或生活型植物在生态系统功能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科尔沁沙质草地生态系统中39种多年生植物成熟绿叶和枯叶的氮素含量和氮素回收效率,以揭示不同物种或生活型植物氮素回收效率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科尔沁沙质草地优势多年生植物成熟绿叶氮素含量的变化范围在12.2~33.4mg.g-1,平均值为23.3mg.g-1;与全国及全球尺度上的研究结果相比,科尔沁沙质草地成熟绿叶氮含量平均值偏高,说明干旱荒漠环境植物叶片平均氮含量相对较高;多年生植物枯叶的氮素含量明显小于成熟绿叶氮素含量,变化范围在6.2~18.8mg.g-1,平均值为11.3mg.g-1;多年生植物氮素回收效率的范围在29%至74%之间变化,平均值为50.3%。这说明氮素回收是科尔沁沙质草地生态系统多年生植物重要的养分保留策略之一。另外,沙质草地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氮素回收效率存在显著的差异。固氮植物和禾本科植物的氮素回收效率显著低于灌木和杂类草植物。这一结果间接说明植物氮素保持能力的分异是半干旱沙质草地植物共存的机理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688 / 69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科尔沁沙地52种植物叶片性状变异特征研究 [J].
赵红洋 ;
李玉霖 ;
王新源 ;
毛伟 ;
赵学勇 ;
张铜会 .
中国沙漠, 2010, 30 (06) :1292-1298
[2]   科尔沁沙地近水区域土地利用及沙漠化时空过程研究——以奈曼旗为例 [J].
葛晓东 ;
明鑫 ;
叶青 ;
李振山 .
中国沙漠, 2010, 30 (05) :1012-1018
[3]   基于RUE的人类活动对沙漠化地区植被影响研究——以科尔沁地区为例 [J].
彭飞 ;
王涛 ;
薛娴 .
中国沙漠, 2010, 30 (04) :896-902
[4]   科尔沁沙地不同生境土壤氮矿化/硝化作用研究 [J].
李玉强 ;
赵哈林 ;
李玉霖 ;
崔建垣 ;
左小安 .
中国沙漠, 2009, 29 (03) :438-444
[5]   农田沙漠化演变中土壤性状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分析 [J].
苏永中 ;
赵哈林 ;
崔建垣 .
土壤学报, 2004, (02) :210-217
[6]   农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和氮的衰减及其机理研究 [J].
苏永中 ;
赵哈林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08) :928-934
[7]   中国沙漠化研究的进展 [J].
王涛 ;
赵哈林 ;
肖洪浪 .
中国沙漠, 1999, (04) :3-15
[8]  
Nutrient resorption patterns of plant functional groups in a tropical savanna: variation and functional significance[J] . Jayashree Ratnam,Mahesh Sankaran,Niall P. Hanan,Rina C. Grant,Nick Zambatis.Oecologia . 2008 (1)
[9]   Nitrogen resorption from senescing leaves in 28 plant species in a semi-arid region of northern China [J].
Yuan, ZY ;
Li, LH ;
Han, XG ;
Huang, JH ;
Jiang, GM ;
Wan, SQ ;
Zhang, WH ;
Chen, QS .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05, 63 (01) :191-202
[10]  
Pattern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servation in dominant perennial grasses and shrubs across an aridity gradient in Patagonia, Argentina[J] . M.B. Bertiller,C.L. Sain,A.L. Carrera,D.N. Vargas.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 20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