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猕猴桃离体茎段形态发生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18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桂耀林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廷玉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来源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
1982年
/ 04期
关键词
:
茎段;
愈伤组织;
创伤组织;
芽原基;
猕猴桃;
猕猴桃属;
离体;
化学研究;
形态发生;
形态建成;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在猕猴桃离体茎段的形态发生过程中,6-(3-甲基-2-丁烯基氨基)嘌呤(2ip)像玉米素一样有促进离体茎段植株再生的良好效果,6-BA 次之,而激动素(K)几乎无作用。当赤霉素(1ppm)或赤霉素(1,5,10ppm)与玉米素(1ppm)联合应用时,无例外地均对器官分化起抑制作用。愈伤组织起源于离体茎段的形成层及韧皮部,部分初生木质部分子亦参与了愈伤组织的形成。愈伤组织上的芽发生于愈伤组织的表层,其内方的若干细胞亦加入了芽原基的形成。在个别情况下,芽原基亦发生于深层。芽原基形成时有淀粉积累,但在它近表层及两侧叶原基发生的地方,淀粉粒却很少或不存在。从芽原基向内至薄壁组织部分,淀粉粒由小到大,由稀到密这一梯度分布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301 / 306+399 +39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The localization of starch in root tips[J] . Biologia Plantarum . 1978 (6)
←
1
→
共 1 条
[1]
The localization of starch in root tips[J] . Biologia Plantarum . 1978 (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