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若干脉状金矿的黄铁矿标型特征与流体成矿过程

被引:38
作者
李晶
陈衍景
刘迎新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 
[4] 贵州贵阳 
关键词
黄铁矿; 标型特征; 脉状金矿; 华北克拉通; 流体成矿作用;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2004.03.011
中图分类号
P618.2 [金属矿床(总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华北克拉通若干典型脉状(造山型)金矿流体成矿过程的研究分析发现:其可分为3个阶段,对比不同阶段黄铁矿的矿物学、微量元素和热电性等方面的特征,显示中阶段细粒黄铁矿(烟灰状黄铁矿)微量元素成分复杂,含量较高,金含量也明显较高,相应的金矿石品位较高;中阶段黄铁矿多呈灰绿黄绿色,晶形常为五角十二面体,自形程度低(他形半自形),粒度细小,晶体表面平滑度差,凹入角发育,表面自由能高,吸附金的能力强,载金能力增强;中阶段黄铁矿热电性较强。结合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认为杂质元素加入导致黄铁矿晶格畸变,电荷不平衡,热电性增强等一系列现象;使黄铁矿的结晶学特征、成分和热电性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标型特征,可作为有效的金矿勘查的直接标志。富金的烟灰状黄铁矿快速沉淀于热液瞬时过饱和或物理化学性质瞬时巨变的条件下,流体沸腾和混合是最重要机制。鉴于黄铁矿标型特征的演化和形成机制与陆陆碰撞体制流体成矿作用的3阶段模式(即CMF模式)完全吻合,借助CMF模式进一步分析烟灰状黄铁矿在脉状造山型金矿床中的发育时间和空间,为CMF模式补充了矿物学方面的支持,同时,赋矿断裂带的脆韧性转变带、挤压向伸展转变期最有利于流体沸腾和混合,是高品位脉状金矿床形成的最佳空间和时间。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0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 [1] 大陆动力学与成矿作用.[M].陈衍景等主编;.地震出版社.2001,
  • [2] 山东省后大雪花岗岩中石英脉金矿地质.[M].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著;.地震出版社.2000,
  • [3] 中国东部金矿地质学及地球化学.[M].胡受奚等主编;.科学出版社.1998,
  • [4] 河南省东闯前寒武系中石英脉金矿地质.[M].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著;.地震出版社.1997,
  • [5] 胶东灵山沟金矿成因矿物学.[M].陈光远等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5,
  • [6] 胶东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M].李兆龙等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 [7] 胶东郭家岭花岗闪长岩成因矿物学与金矿化.[M].陈光远等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
  • [8] 豫西金矿成矿规律.[M].陈衍景;富士谷著;.地震出版社.1992,
  • [9] 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M].陈光远等编著;.重庆出版社.1988,
  • [10] 金矿找矿矿物学.[M].邵洁涟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