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变化规律研究Ⅱ.不同林龄生物量及生产力

被引:84
作者
丁贵杰
王鹏程
机构
[1] 贵州大学造林生态研究室
[2] 华中农业大学林学系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林龄; 生物量; 生产力;
D O I
10.13275/j.cnki.lykxyj.2002.01.009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径级标准木收获法 ,研究了从幼林到成熟林的 5种不同林龄的林分生物量。结果表明 :树木干物质是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器官 ,其比例与径阶大小无关 ,而与发育阶段有关。林分平均木及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 ,平均木在 18  2 2a生物量年增加速率最大 ,而林分是在 12  18年生。树干生物量所占百分比 (占 4 8%以上 )随林龄增加而增加 ,而枝、叶、皮刚好相反 ,18年生以前 ,根所占百分比随林龄增加而下降 ,此后趋于稳定。各器官所占百分比由大到小依次为 :干、枝、根、皮、叶。 8、12、18、2 2、30年生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 :33.94、89.94、2 0 4 .5 1、2 2 3.71、2 34.14t·hm- 2 ,净生产力为 :6 .2 4、11.14、15 .6 3、14 .0 7、11.93t·hm- 2 ·a- 1。中龄前 ,生物量按径阶分布的规律与株数按径阶分配规律相似 ,多呈左偏态 ,此后呈右偏态 ,峰值比株数按径阶分布向右移动 1  2个径阶。培育纸浆材林 ,在 18年生前利用最佳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马尾松纸浆商品用材林生物量变化规律和模型研究
    丁贵杰
    王鹏程
    严仁发
    [J]. 林业科学, 1998, (01) : 35 - 43
  • [2] 浙北平原水杉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高智慧
    蒋国洪
    邢爱金
    俞铭荣
    [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92, (01) : 64 - 71
  • [3] 江苏省湿地松人工林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汪企明
    石有光
    [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90, (01) : 1 - 12
  • [4] 马尾松林杆材阶段生物产量和径级分化及密度效应初探
    田大伦
    潘维俦
    [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1986, (04) : 294 - 301
  • [5] 马尾松全树材性与制浆的研究
    孙成志
    谢国恩
    曹葆卓
    李萍
    唐汝明
    熊平波
    [J]. 林业科学, 1986, (01) : 45 - 53
  • [6] 苏南丘陵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结构
    叶镜中
    姜志林
    [J]. 生态学报, 1983, (01) : 7 - 14
  • [7] 湖南会同地区马尾松林生物量的测定
    冯宗炜
    陈楚莹
    张家武
    王开平
    赵吉录
    高虹
    [J]. 林业科学, 1982, (02) : 127 - 134
  • [8]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M].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林业部科技司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