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干热河谷不同人工林土壤肥力比较研究

被引:18
作者
李昆 [1 ]
张昌顺 [2 ]
马姜明 [2 ]
郑志新 [2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国家林业局云南元谋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关键词
干热河谷; 人工林; 土壤肥力恢复;
D O I
10.13275/j.cnki.lykxyj.2006.05.006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分析测定元谋干热河谷3个试验点8种不同人工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人工造林后的林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地的土壤肥力均有提高,尤其小叶型豆科树种及其与非豆科树种的混交林,对干热河谷退化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呈现出造林时间越长,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效果越明显的趋势。但应加强林地土壤管理,减少和杜绝人为干扰。
引用
收藏
页码:574 / 57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广西红壤果园土壤肥力演化与评价 [J].
江泽普 ;
韦广泼 ;
谭宏伟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03) :312-318
[2]   表征土壤肥力主要指标的研究进展 [J].
杨瑞吉 ;
杨祁峰 ;
牛俊义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1) :86-91
[3]   土壤肥力数值化综合评价研究 [J].
骆伯胜 ;
钟继洪 ;
陈俊坚 .
土壤, 2004, (01) :104-106+111
[4]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植被土壤肥力变化 [J].
顾峰雪 ;
潘晓玲 ;
潘伯荣 ;
文启凯 .
生态学报, 2002, (08) :1179-1188
[5]   元谋干热河谷地区不同造林树种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研究 [J].
李昆 ;
曾觉民 .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9, (03) :161-164
[6]   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土地植被恢复模式及效益研究 [J].
纪中华 ;
李建增 ;
沙毓沧 .
中国水土保持, 1999, (07) :29-31
[7]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与微生物含量的研究 [J].
闫德仁 ;
刘永军 ;
王晶莹 ;
杨茂仁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6, (03) :46-50
[8]   酸雨危害森林情况综述 [J].
卢元添 .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89, (04) :398-401
[9]  
干热河谷植被[M]. 云南科技出版社 , 金振洲,欧晓昆著, 2000
[10]  
土壤酶学[M]. 科学出版社 , 周礼恺 编著, 1987